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3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基于吐鲁番市1991—2021年葡萄春季霜冻发生的经济数据、产量数据、气象资料、历史灾害等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引入灾损率概念定量评估了霜冻灾害损失,将气象要素、对应的气象产量、灾损率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到最低气温和地面最低温度的双因子共同作用,构建了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灾害等级。结果表明:(1)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后筛选出的典型灾害年份为2001、2002、2003、2005、2011、2014年,运用灾损率分析减产从严重到不严重的年份依次为2001、2011、1990、2003、2002、2005、2000、1991、2014、2017、2016、2004年。(2)影响吐鲁番市鲜食葡萄春季霜冻的气象因子为日最低气温、地面最低温度、霜冻持续日数,葡萄霜冻受灾减产的临界值为日最低气温4.4℃,地面最低温度-0.6℃。(3)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气象指标等级:轻度为0℃1≤4.4℃且-2.0℃3≤-0.6℃;中度为0℃1≤4.4℃且-4.0℃3<...  相似文献   
342.
为选育薄壳高产苦荞品种,探究苦荞果壳率和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筛选低果壳率高产苦荞株系,利用“翅米荞×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CJ-RILs)群体,开展株高、主茎分枝数、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果壳率及产量等7个性状变异、相关性、方差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晋荞麦2号”千粒重、果壳重和果壳率均极显著高于“翅米荞”。CJ-RILs群体各调查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变异,存在明显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其中产量变异系数最大(41.98%),其次是果壳重(33.82%),再者是果壳率(22.95%),株高变异系数最小(11.18%)。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壳率、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4个性状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非米荞型株系果壳率、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均显著高于米荞型株系;米荞带翅型株系果仁重显著高于米荞无翅型株系。在欧氏距离为16.43~18.84处,185个株系和亲本被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C4类群包含50个米荞型株系,果壳率均值显著低于其他类型,产量也较高,可作为高产且低果壳率苦荞品种选育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343.
为获得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并鉴定其抗原结合活性,以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PRRSV GP5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VHHGP5基因片段为模板,使用PCR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将扩增的片段经双酶切处理后连接到pColdSUMO-FLAG载体上,随后转化至E.coli TOP 10感受态细胞。经菌液PCR鉴定,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 (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作为诱导剂对目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通过SDA-PAGE凝胶电泳分析表达及纯化后的蛋白,同时使用ELISA方法检测纯化后的纳米抗体效价,并使用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大小约36 kDa的重组蛋白,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PRRSV GP5特异性纳米抗体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ELISA结果显示,该纳米抗体结合抗原的效价为1:50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纳...  相似文献   
344.
为了研究超声、酶解-超声以及发酵-超声3种不同提取方式对萱草花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形态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明黄、桔黄、桔红、朱红、大红5种颜色的萱草花为原料,检测不同萱草花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游离态、共轭态和结合态3种形态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萱草花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各不相同,其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为:"红鹦鹉"、"63#"、"健壮力兰"、"玫瑰犀牛"、"太阳舞"。不同品种和不同提取方式的萱草花抗氧化性均存在显著(P<0.05)差异,发酵-超声提取方式下"红鹦鹉"、"63#"、"健壮力兰"、"玫瑰犀牛"、"太阳舞"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分别为44.32、40.63、38.24、37.64、35.60 mg/g,以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分别为39.74、36.24、30.88、28.38、24.88 mg/g;"红鹦鹉"对DPPH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由超声时的38.24 mg/g升高到酶解-超声后的41.49 mg/g和发酵-超声后的 44.32 mg/g;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由超声时的31.82 mg/g上升到发酵-超声后的39.74 mg/g和酶解-超声时的35.12 mg/g;可知发酵-超声提取下萱草花的抗氧化性优于酶解-超声和超声。在萱草花酚类物质的3种形态中,游离态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75%以上;经酶解和发酵后显著(P<0.05)提高了"红鹦鹉"中大部分游离态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新检出了对香豆酸,发酵后游离态槲皮素含量是超声提取时的3倍;游离酚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分别从超声时的40.53和35.57 mg/g升高到了发酵-超声时的48.20和47.40 mg/g。游离态中的绿原酸、芦丁、咖啡酸和槲皮素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高,对抗氧化活性贡献大。研究为萱草花在食品和化妆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5.
为了解日照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2月和8月对该海域18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种类和优势种组成、丰度、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调查分析,利用CLUSTER聚类分析、MDS排序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41属92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1属73种,甲藻门(Pyrrophyta)9属18种,金藻门(Chrysophyta)1属1种。冬季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深环沟角毛藻(Chaetoceros constrictus)。冬季浮游植物丰度为2.20×106~6.12×107cells/m3,夏季丰度为3.75×104~5.70×106cells/m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环境因子为盐度、水深、溶解氧(DO)、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总氮和重金属中的锌。在日照近岸海域,相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能更好地反映该海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