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8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人工促进马尾松林天然更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宁明县桐棉乡 2 0 0hm2 马尾松近熟林内进行块状皆伐 ,疏伐 ,小块状择伐 ,并辅以火烧炼山 ,人工清除地被物等技术措施 ,开展不同采伐时间、不同采伐方式、不同辅助技术措施促进马尾松林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采伐时间是制约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采伐时间应选在霜降前后 ;火烧炼山能加速天然更新 ,形成高产优质林分 ;人工清杂能促进天然更新 ,并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择伐促进更新维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不间断演替 ,可形成复层异龄林。  相似文献   
52.
53.
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典型造林模式及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岩溶地区造林树种及栽培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其中经济效益比较好并且栽培应用前景广阔的主要树种及其栽培模式,从整地方式、整地规格、种植、种苗规格要求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其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54.
撑篙竹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广西南宁市的撑篙竹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竹秆全高、秆材长、胸径和节间数,以及每节间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统计分析撑篙竹的秆形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撑篙竹全高、秆材长与胸径之间呈显著相关,节间的数量、长度和壁厚等因素与胸径、节间号等秆形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在拟合的相关方程中以幂函数和线性方程获得较高的估测精度;撑篙竹高径比值随着胸径的增加而降低;自基部至梢部,节间长度呈“短—长—短”的变化规律,最长节间出现在第15~20节;壁厚率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基部节间壁厚率大于50%,中部空腔大,壁厚率19%~21%,往梢部壁厚率逐渐增加至40%;节间直径呈“细—粗—细”的变化规律,最粗直径位于7~9节,处于胸高位置之上。秆形特征的研究可为撑篙竹林的抚育管理及竹材利用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55.
调查了漓江沿岸的竹类资源,发现两岸分布竹子7属37种、变种或变型,以箣竹属Bambusa居多,占竹种数量的45.9%;其次为刚竹属Phyllostachys,占21.6%。从竹子类型区分,丛生竹占62.2%,散生竹占37.8%。在两岸还发现木竹Bambusa rutila、狭耳坭竹B.angustiaurita、大绿竹B.grandis等多种广西濒危、特有竹种的分布。种植环境和利用方向对竹子的分布区域和种植量影响较大。多数竹林竹丛老化,竹蔸上浮,景观效果差。漓江景区的精华段——阳朔段两岸景观带主要由车筒竹B.sinospinosa、撑篙竹B.pervariabilis构成,环境卫生问题不容乐观。濒危、特有竹种保护可通过扩繁和开发新用途来实现。  相似文献   
56.
广西林科院竹种园竹类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种园现仅存竹种7属73种,面积4.6 hm2。作为广西主要的竹类种质资源库,竹种园退化严重,现有资源缺乏典型性。为适应广西林业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满足广西各地竹类科学研究的需要,对竹种园内的竹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存竹种的生长状况,对今后竹种园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7.
毛竹冰冻雪灾后恢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广西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var.pubescens)主要产区冰冻灾害的基本情况,发现毛竹受灾后表现出压弯、折断、破篾、倒伏、翻蔸等形态,灾害程度依次加重。针对不同程度的受灾竹林,提出了毛竹林灾后恢复技术措施,主要有及时清理翻蔸竹、适时砍伐折断竹、破篾竹、保留压弯竹;严禁采挖冬笋、春笋;加强出笋前后施肥;适度钩梢;清除病竹等。  相似文献   
58.
提高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是贯彻落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长江流域612户水稻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研究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农地细碎化程度等环境因素对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水稻家庭农场的耕种面积和规模报酬呈现倒U型关系,且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为8.0~9.3 hm2;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未达到有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家庭农场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家庭农场主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有效提升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百色市田林县甘蔗品种引进适应情况,推动当地甘蔗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选择桂糖32号、桂糖42号、桂糖46号和桂糖55号4个有推广潜力的甘蔗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种植,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测定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单茎重及蔗糖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桂糖32号出苗和分蘖能力强,宿根发株率较高,公顷有效茎数多,蔗糖分(15.42%)最高,株高较矮,产量和含糖量一般,但稍优于对照;桂糖42号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和公顷有效茎数等指标数据均排前列,产量(112.52 t/hm2)和含糖量(14.40 t/hm2)均排第一,综合性状表现最优;桂糖46号出苗和分蘖表现一般,宿根发株率较高,株高最高,茎径和单茎重排第一,产量(109.67 t/hm2)和含糖量(13.56 t/hm2)仅次于桂糖42号;桂糖55号出苗和分蘖表现不错,宿根发株率(625.3%)最高,株高、茎径和公顷有效茎数表现一般,产量和含糖量在4个参试品种中表现中等,但明显优于对照。可重点关注并加大力度推广桂糖42号,...  相似文献   
60.
在相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对桂糖02/467、桂糖21、桂糖97/69、新台糖22号第二代脱毒健康种、新台糖22号(对照)进行一年新植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第二代脱毒健康种综合性状较优良,产量、含糖量均为参试品种之首;桂糖02/467早熟高糖,但产量较低,不适宜在旱坡地种植;桂糖21号植株高大,产量较高,糖分与对照接近,但脱叶性差;桂糖97/69大茎,但植株较矮,糖分较低,综合性状比不上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