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业科学   119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林火蔓延模型及蔓延模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为了研究林火行为的预测预报及林火蔓延模拟的可视化问题,该文在分析了林火蔓延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之上,阐明了几种林火蔓延模型及其适用性,评述了选用不同的林火蔓延模型对实际火场的预测预报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初步分析了蔓延模型选择的4个基本出发点:模型的功能、模型适用的地区和植被类型、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的检验频数等.在假定已有蔓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林火蔓延研究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在林火蔓延模型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林火蔓延模拟已成为林火行为预测预报的主要方向,同时讨论了林火蔓延模型和蔓延模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意义]目前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有必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的策略。[结果/结论]提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补齐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并加速“四化同步,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93.
94.
通过对信阳地区不同茶龄茶园土壤中根部真菌的调查发现,其多样性明显。从茶树根部分离鉴定出真菌10个属,主要包括青霉属、木霉属和曲霉属三大类群。真菌分布总的趋势是根际多于非根际,而且根际效应(R/S)明显。在茶树根部生境中,微生物区系的组成类群多样,数目众多。  相似文献   
95.
96.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邮编:712100)韩明玉等人选育的黄桃新品种红明星.日前通过了陕西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7.
能源是支撑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准确地预测能源消费需求对于制定能源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重庆市历年能源统计数据为样本,根据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源消耗增长率、万元GDP能耗、万元财政收入能耗、居民收入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对重庆"十三五"期间能源的消费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运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为科学地预测重庆未来能源的实际需求趋势,可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本文为鸡舍育雏笼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控温系统。可方便地在原有雏笼的基础上进行改装适用于中小型鸡舍。  相似文献   
99.
谢萍若 《土壤学报》1987,24(1):18-26
本文研究了温凉湿润地区不同地形条件下花岗岩母质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土壤链的矿物风化.结果表明,由阳坡岗顶、中部到阴坡下部,酸性淋溶由强变弱.原生铝硅酸盐矿物蚀变为次生的粘土矿物:黑云母酸-弱酸性→二八面体Al(层间)蛭石弱酸-中性→Al绿泥石;微斜长石→蒙皂石;斜长石弱酸性→高岭石或蒙皂石一高岭石类矿物的混层物.在针阔混交林作用下,A层腐殖酸与铝、铁络合,铝蛭石化过程弱.AB和B层黑云母和长石蚀变强,矿物晶层间羟基铝积累,阳坡岗顶Al(层间)蛭石和蒙皂石化,形成了较高的土壤潜在酸度;阴坡下部除Al蛭石外,并有成土Al绿泥石形成,潜在酸度低.含有蒙皂石的C层,层间铝有积累.矿物蚀变和晶层Al转移,是山地暗棕色森林土酸度的主要来源.红松林类型和林木生长情况与土壤粘土矿物学特性及其化学环境条件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位进行低氮(LN,50 kg N/hm2.a)、中氮(MN,100 kg N/hm2.a)和高氮(HN,150 kg N/hm2.a)处理,研究了川西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该森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612.21±77.82 mg CO2/m2.h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108.95±17.01 mg CO2/m2.h出现在2月,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为348.00±157.83 mg CO2/m2.h,年均土壤呼吸通量为8.31±3.77 t C/hm2.a。采用双因素关系模型(Rs=aebTWc),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了该常绿阔叶林2005年10月~2006年7月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68.6%~73.9%,其拟合结果优于以土壤湿度或温度为参数的单因素关系模型。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其地表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Q10值为2.12,以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为参数时,Q10值为2.51。(2)N沉降处理3个月后,该森林中HN和MN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309.43±17.24 mg CO2/m2.h,303.82±11.50 mgCO2/m2.h)均显著高于CK(269.28±13.78 mg CO2/m2.h)(P<0.05);处理4个月后,HN的土壤呼吸速率(272.42±13.25 mg CO2/m2.h)均显著高于MN(239.65±10.33 mg CO2/m2.h)、LN(229.10±9.90 mg CO2/m2.h)和CK(234.51±12.77 mg CO2/m2.h)(P<0.05);但处理7~10个月时,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N沉降初期明显促进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后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