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9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亚地区范围约400万km2,除东南部高原山区外,大部分是平原,其中平原的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半沙漠。年温差大(20~40℃),年降水量100~400mm,属于大陆性气候。中亚地区除哈萨克北部有一部分肥沃的黑土地外,大部分地区都是瘠薄的灰色沙漠土及盐...  相似文献   
62.
地膜覆盖花生高效防早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膜覆盖花生前期生育快,中期易徒长,土壤养分释放消耗快,后期养分供给不足植株早衰问题,开展了花生膜下滴灌营养液,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8%尿素营养液防早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花生在缓衰期采用2种养分补给法均有防早衰的良好效果,而膜下滴灌营养液效果更加显著,实现了地膜覆盖花生高产更高产.  相似文献   
63.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 ,我们发现 ,白菜茬为不良茬口 ,不利于作物种子萌发、出苗及生育。据调查 ,在同一地块相邻的玉米茬和白菜茬上种植的大豆 ,在播种期、品种、施肥量、施肥方法、肥料种类及耕作措施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大豆出苗率有很大差异。玉米茬达到95 %以上 ,而白菜茬仅为40 %左右 ,并且出苗不整齐 ,出苗期也比玉米茬晚1~2天。白菜茬上种春小麦在同等栽培条件下 ,出苗也比同一块地上的花生茬晚2~3天。一、原因分析根据对玉米茬和白菜茬两种茬口土壤耕层水分、土温、容重、孔隙度及pH值等的测定结果分析 ,白菜茬口作物出苗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白菜茬当茬灌水量大 ,加之采取沟灌方式 ,导致土壤紧密板结 ,土壤容重增大 ,孔隙度减小 ,通透性差 ,氧气不足。同时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种类不平衡 ,在嫌气条件下 ,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有机质产生抑制种子萌发的醛类及有机酸类物质。其次是由于白菜当茬化肥施入量大使耕层土壤浓度加大 ,也影响了种子萌发出苗。三是在白菜茬口上原茬播种 ,呈海绵状的白菜根茬在腐烂过程中与种子争夺耕层土壤水分 ,致使种子萌发出苗水分不足 ,出现种子芽干现象。另推测耕层土壤中残留有白菜根系分泌某种有抑制种子发芽的...  相似文献   
64.
65.
66.
选择科尔沁沙地南缘7种果粮立体复合模式(模式A1:大扁杏//花生/玉米/花生//大扁杏;模式A2:大扁杏//谷子/玉米/谷子//大扁杏;模式A3:大扁杏//大豆/玉米/大豆//大扁杏;模式B1:大扁杏//玉米//大扁杏;模式B2:大扁杏//花生//大扁杏;模式B3:大扁杏//谷子//大扁杏;模式B4:大扁杏//大豆//大扁杏),分析比较7种果粮立体复合模式土壤水分含量与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评价不同模式区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果粮立体复合模式区玉米地在整个生长季(0~60 cm)平均含水量为:模式A1>模式A2>模式A3>模式B1,模式A1、A2、A3对矮棵作物0~20 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不同立体复合模式区玉米地(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顺序为,模式A3>模式A1>模式B1>模式A2;矮棵作物(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状况为:模式A1、A3中的花生与大豆高于模式B2、B4,说明玉米与豆科作物带状间作模式可增加其微生物量碳的含量.不同立体复合模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顺序为:模式A1>模式A3>模式A2>模式B1.模式A1、A2、A3的矮棵作物(花生、谷子、大豆)产量比模式B2、B3、B4略有减产,减产幅度均小于5%,差异不显著.从不同果粮立体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式A1与模式B2经济效益较高.因此,模式A1与模式B2在风沙半干旱区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选择一种适合辽宁省风沙地的耕作措施。[方法]研究花生茬休闲期秋翻耕、秋旋耕、秋起垄、春播前旋耕4种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效应。[结果]秋翻耕地表土壤风蚀严重、水分蒸发量大、养分损失多,秋旋耕地表土壤风蚀较重、水分含量较低、养分损失最多,秋起垄地表土壤风蚀轻、水分蒸发量小、养分损失较小,春播前旋耕地表土壤风蚀最轻、墒情好、养分损失最小。[结论]风沙地花生茬休闲期采取播前旋耕是首选防蚀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68.
利用辽风谷4号植株特矮小、生育期特短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套种花生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谷子套种花生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套种的效益显著高于谷子、花生单作,谷子套种花生是切实可行的一种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对套种两种作物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