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8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61.
植物源蔬果农药残留洗涤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多种植物源材料中筛选出几种表面活性物质,经多元复配制成植物源洗涤剂,研究对蔬菜、果品表面残留农药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源洗涤剂对蔬菜、水果表面残留农药的清除率高达80%以上,比清水冲洗效果高20%~40%;用植物源洗涤剂清洗后,蔬菜、水果表面的大肠杆菌等细菌数显著减少,而且对人和环境无害.  相似文献   
62.
经多角体碱溶超离心和柱层析纯化的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粒子作为抗原,通过细胞融合,得到3株分泌抗HaSNP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_2、B_8和D_7,相应抗体的效价MAD_2为10,MAB_8为50,MAD_7为1000。其中MAB_8为构象决定簇抗体,MAD_2和MAD_7为顺序决定簇抗体。用SDS-PAGE,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确定MAD_2对应的抗原决定簇多肽大小为56kd和96kd,MAD_7对应56kd多肽。在不同病毒株系鉴别中发现MAD_2,MAD_8为HaSNPV特异,而MAD_7则对大袋蛾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CvNPV)发生交叉反应。另外用ELISA法检测了HaSNPV在体外细胞系统中的增殖动态。  相似文献   
63.
稻纵卷叶螟Ca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ee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稻苟虫Parnaraguttatus(Bremer et Grey)是江苏地区水稻的主要食叶类害虫,取食水稻叶片,导致光合面积减少。剪叶模拟试验表明,水稻  相似文献   
64.
江苏农田捕食性隐翅虫种类初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翅虫隶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Stapllylinidae,种类繁多,体形多变,食性复杂,其中有相当数量以捕食或寄生昆虫为生,为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我国对隐翅虫的研究不多,捕食性隐翅虫的报道也寥寥无几。为了开展害虫的生物防治,需要进一步了解天敌昆虫资源,我们于1979~1981年间对江苏农田捕食性隐翅虫种类,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5.
美洲斑潜蝇3个龄期的幼虫在菜豆上的蛀食面积分别为7.7%,25.6%和66.7%,3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也是主要的为害龄期。开花期与结荚期的叶片损失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每叶虫量与产量的关系分别为:y=0.0347x^2-1.3332x 19.354和y=0.0065x^2-0.178x^2 0.4852x 17.604,经济阈值分别为百叶虫量536头和450头。  相似文献   
66.
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的成灾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纵卷叶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自本世纪以来,第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穗期的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系统调查,对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暴发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目前该稻区粳稻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0%左右,粳稻生育期较籼稻迟15天左右,饲养在武育粳3号(粳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其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分别较协优(籼稻)高40.6%、54.5%、24.5%、82.3%.可见,食料丰富和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第4代滞留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秋季持续高温和化学防治的负面效应,对第4代虫量的增加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本文研究了苯甲酰基苯脲类化合物克幼脲对玉米螟的毒力及药效。室内测定表明,克幼脲对玉米螟低龄幼虫的胃毒毒力LC50=2.39mg/kg,对玉米螟卵也表现了一定的抑制效应;田间试验证明,克幼脲复配4号对玉米螟的防效达94.2%。  相似文献   
68.
扬州地区菜蚜有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三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目前防治菜蚜依赖于化学农药。开拓菜蚜的防治新措施,实现蔬菜无公害,已成当务之急。从1980年起我们对菜蚜的天敌资源及其作用效应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以期对菜蚜的综合防治提供些依据。试验方法菜蚜天敌调查工作在本院农场、扬州市双桥公社青菜、包菜田中进行。每5—7天调查一次,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10株系统记载蚜量,天敌种类及数量。蚜茧蜂是在田间调查僵蚜率,并采回僵蚜在室内饲养统计其数量及种类。另外,在田间设置10×8厘米的玻质诱捕器20个,棋盘形排列,每天清晨及傍晚检查步行虫,隐翅虫的种类及数量。各种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及捕食功能大多在室内养虫笼内进行。  相似文献   
69.
栽培措施对烟蚜和烟草花叶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蚜(Myzus persicae)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烟草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其中烤烟G140上的烟蚜发生量最多,病毒病发病率亦较高,NC89烟上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病率亦较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降低氮肥使用量可以减轻烟蚜特别是有翅蚜的发生。大田调查及罩笼试验,均表明有翅烟蚜发生量与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349),进一步证明江苏烟区烟蚜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主要传播者。药剂试验表明,苗期连续用氧化乐果防治可有效地控制烟蚜的危害,并能减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长孔点肋甲螨主要在稻桩内越冬。雨水对该螨的冲刷作用可达80%。不同耕作措施对该螨的发生有很大影响,该螨在不同耕作田内的发生量为:免耕田 > 旱旋田 > 水旋田 > 旱旋水耙田 > 深耕田。该螨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发生量也有差别,杂交稻(汕优63)上发生的螨量比粳稻(花寒早)上要高出20%。此外,该螨在7月上旬水稻分蘖期发生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