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农业科学   555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月季园蚜虫及其天敌类群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研究了月季园蚜虫的数量,发生规律及其与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值分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天敌与理想优势种天敌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发生历期最长,分布于整个时间资源序列的各个资源等级,其次是中华显盾瓢虫和大草蛉。大草蛉和草间小黑蛛重叠度比较大,说明在整个时间序列他们同步发生对蚜虫种群起限制作用;草间小黑蛛对蚜虫种群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大草蛉和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112.
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待测原料,分别与暗纹东方鲀基础饲料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其中含有70%的基础饲料和30%待测原料,研究暗纹东方鲀对3种蛋白质原料的消化率;用豆粕、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50%和0.075%的酶制剂,研究酶制剂对暗纹东方鲀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都较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3.40%、91.83%和94.97%;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8.13%、85.73%和89.25%。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暗纹东方鲀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但0.050%和0.075%的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添加0.050%的复合酶制剂来提高暗纹东方鲀对饲料的利用率。研究亮点:研究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及玉米蛋白粉3种蛋白原料的消化率,并结合肉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研究酶制剂对消化率的影响,为开发暗纹东方鲀低鱼粉饲料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是开展渔业生态、低碳研究的一个关键步骤,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克隆红鳍东方鲀Sirtuin1(Sirt1)基因编码阅读框(ORF),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采集红鳍东方鲀脂肪组织,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和克隆红鳍东方鲀Sirt1基因的ORF,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irt1,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表达。【结果】红鳍东方鲀Sirt1基因ORF区由2 070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89个氨基酸。根据红鳍东方鲀Sirt1ORF核苷酸序列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进行比对,发现其与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洲齿鲤(Nothobranchius furzeri)、科恩氏假鳃鳉(Nothobranchius kuhntae)、斑马鱼(Danio rerio)、人(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同源性分别为82%,82%,81%,66%,72%和69%;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Sirt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约105ku处有特异性的蛋白条带出现。【结论】克隆得到红鳍东方鲀Sirt1基因的ORF序列,并成功对其进行了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114.
进行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防治甘蓝蜗牛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对甘蓝蜗牛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甘蓝蜗牛发生初期每667 m2施用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750 g、600 g 1次,药后5 d的防效为94.96%和91.28%,高于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450 g及对照药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750 g药后10 d的防效仍可高达95.04%。生产上建议在甘蓝蜗牛发生初期,每667 m2使用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750 g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山楂属植物资源研究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属(Crataegus spp.)植物是重要的果树种质资源。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山楂种质资源并建立保存圃或引种圃等,主要采用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鉴定,编制了《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采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及RAPD、ISSR、SSR、cpDNA PCR-RFLP及cp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对山楂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创新利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需继续采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加强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从叶绿体DNA分子水平上对山楂属植物进行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研究,探讨山楂属植物系统进化、分类和传播路线,指导我国山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从而为山楂核心种质构建、叶绿体基因组功能和遗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加强对山楂多倍体育种研究,并加强具有特殊医用保健功效、生态适应性广、丰产性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易加工等山楂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螺旋拟柱孢藻藻株是否具有潜在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气扩大培养、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采用乙醇提取并用柱层析分离,先后得到藻体的乙醇提取物和叶绿素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采用圆形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藻体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1.8、10.3 mm;藻叶绿素粗提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24.2 mm。[结论]螺旋拟柱孢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而藻体叶绿素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但呈高灵敏抑菌效应,该藻株有望成为生物抑菌来源物质的新型材料而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7.
以乌克兰甜荞为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后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克隆蛋白酶抑制剂和硫氰酸生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蛋白酶抑制剂和硫氰酸生成酶的3′端基因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307 bp和372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苦荞蛋白酶抑制剂同源性为67%,获得的硫氰酸生成酶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拟南芥硫氰酸生成酶的同源性为65%。  相似文献   
118.
花育16在砂姜黑土上的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砂姜黑土黏重、土壤通气透水性较差等限制因素,研究在此类土壤上花生栽培技术,选择花育16号为代表品种,采用土壤供肥力测定,秸草归田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有针对性的施肥,通过改善砂姜黑土水、肥、气、热,促进花生各生育期的协调生长,达到高产增收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供肥力测定,秸草归田等技术,在花生农艺性状、节省成本、产量、土壤物理性状改善方面,均比常规管理有明显的提高.试验区平均增产13.2%~16.8%,示范区平均增产10.2%~14.7%,节肥10%~15%,增产荚果784.5kg/hm2,降低肥料成本184.95元/hm2,节本增效总额3322.95元/hm2.  相似文献   
119.
我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校教学督导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改进和完善我校教学督导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对3个紫色甘薯品种渝紫43、渝紫263和万紫56进行肥料、密度试验,并初步比较3个紫色甘薯品种的产量关系,旨在得出最佳的栽培密度及施肥量,以便为重庆市紫色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小区处理为:施肥(A),300kg/hm2-(A1)、600kg/hm2(A2)、900kg/hm2(A2);密度(B),45000株/hm2(B1)、60000株/hm2(B2)、75000株/hm2(B3);品种(C),万紫56(C1)、渝紫43(C2)、渝紫263(C3)。[结果]①密度对紫色甘薯产量的影响大于肥料对紫色甘薯产量的影响,即B〉C;②密度对紫色甘薯产量的影响为K3〉K1〉K2;③肥料对紫色甘薯产量的影响为K1〉K2〉K3;④相同条件下三个紫色甘薯的产量表现为K1〉K3〉K2。[结论]在3个紫色甘薯品种中,万紫56产量最高,其次是渝紫263,最后是渝紫43。该试验最佳的栽培密度为每公顷为75000株,最合理的施肥量为每公顷3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