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板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时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生长季内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细根碳 (C)、氮 (N)、磷 (P) 化学计量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培育板栗,提高有效经济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河北省迁西县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 (板栗) 育种与栽培实践基地6年生板栗树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内 (4—10月份) 采用连续根钻法 (内径为8 cm),分别在距树干50 cm和100 cm的不同土层 (0—20 cm、20—40 cm和40—60 cm) 处取样,分析计算了不同空间分布上板栗细根C、N、P的化学计量特征。 【结果】 板栗细根C、N、P含量的均值分别为382.01 g/kg、7.99 g/kg和1.06 g/kg,C/N、C/P和N/P均值分别为50.48、377.35和7.62。在生长季中,板栗细根C、C/N、C/P在6—9月份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且6月份最大,而N和P在6月份含量相对较少,在4月份达到最大值,N/P则在生长季末达到最大值。板栗细根C、N、P含量在空间上也表现出差异。C含量在20—40 cm最多。这一土层中,距树干50 cm和100 cm处,C含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月份和6月份,生长季C含量分别增加了26.82 g/kg和11.84 g/kg。N和P含量在0—20 cm最多。这一土层中,距树干50 cm处,N含量在4月份最高,P含量7月份最高,生长季N含量和P含量分别减少了1.39 g/kg和0.60 g/kg。距树干100 cm处,N含量在4月份最高,P含量8月份最高,生长季N含量和P含量分别减少了2.91 g/kg和0.56 g/kg。整体变异分析表明,板栗细根N、C/N、C/P、N/P受不同月份的影响最大,C、P受不同土层深度的影响最大,距树干距离因素的影响是最小的。通过对N、P含量和N/P比值的分析可知,该地区板栗生长受到N、P共同限制,且更易受到N限制。 【结论】 板栗细根C、N、P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显著,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在进行水肥管理时,应根据不同时间和空间上板栗细根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管理,并充分考虑N、P含量尤其是N含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3种菌根菌对栓皮栎接种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根技术对于优质苗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3种不同的外生菌根菌剂对栓皮栎幼苗进行土壤根际处理,并对其幼苗菌根菌的感染能力以及促进生长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果:菌剂处理对栓皮栎苗高、地径、干质量、侧根等方面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菌剂处理提高了苗木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的含量;筛选出了北京地区促进栓皮栎幼苗生长的优良菌种绵毛丝膜菌.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城区公园植物多样性及近自然群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北京市建成区公园植物多样性及近自然群落情况,进而为北京城市绿化提供科学基础,对北京市五环内的公园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在靠近市中心的很多公园中,我们发现,应用最多的是乔木+灌木,乔木+草坪或少量乔木+少量灌木+草坪型群落结构,近自然化程度较差.本文指出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应以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乡土树种即当地自然植被中的主要乔、灌木种类,"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建造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花草多种植物相结合、常绿落叶相结合的近自然群落.  相似文献   
14.
授粉树与花粉活力对板栗结实率和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怀柔区3个板栗主栽品种为授粉母树,采用9个不同种源的良种作为父本,进行授粉试验,研究授粉树与花粉活力对板栗结实率和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陵明珠和石丰是燕山红粟的最佳授粉树;遵玉和紫珀是怀九的最佳授粉树;紫珀和东陵明珠是怀黄的最佳授粉树;花粉活力在盛花期时最高,对任何品种而言,盛花期都是最佳的授粉期。  相似文献   
15.
对3种基质,4个种源的2年生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长规律及其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2个处理苗木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4月份、5-8月份,地径处于迅速生长阶段;而苗高只在4-5月份整个生长季中唯一一次高生长,期间地径生长缓慢。P3种源的年生长规律与其他种源有较大不同,即地径生长起止时间相对较早,苗高生长期较长。对17个形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1基质容器苗的苗木质量较差;M2、M3基质的苗木质量较好,其中又以M2基质P1种源和M3基质P2种源的苗木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6.
白皮松种子抗老化最适含水量的选择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控制超干处理时间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白皮松种子(7.12%、5.10%、3.21%和1.18%),对这些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进行老化及引发处理,测定白皮松种子电导率、MDA、SOD、CAT和POD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经引发处理后的低含水量的白皮松种子的SOD、CAT和POD的活力比对照种子的活力高,丙二醛的含量比对照种子的含量低,对照种子的电导率明显高于低含水量的种子,低含水量的种子抗老化能力提高,含水量3.21%的白皮松种子抗老化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17.
核桃植株挥发性气体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活体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以及热脱附、GC-MS等措施,成功地采集和分析了核桃在自然状态下的气体挥发物成分,共确定出47种化合物,占总检出量的98.6%,其中主要成分(依据相对含量)为萜烯类(79.23%)、烃类(8.85%)、和酯(7.47%)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中包括了柠檬烯这种具有化感潜力的物质,因此核桃气体挥发物也具有化感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8年生盛果初期的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河北省迁西县典型山地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N、P、K配合施用对板栗产量的影响。通过建立以N、P、K施肥量编码值为变量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优化施肥量及N、P、K配比。结果表明:N、P2O5、K2O对板栗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同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N、P2O5、K2O对板栗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NP2O2K2O。其中,对板栗产量影响最大是N,其次是P2O5,K2O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目标产量超过1.62 kg/株、置信区间为95%时,N、P2O5、K2O优化施肥方案为:N 0.85~1.19 kg/株,P2O5 0.65~0.80 kg/株,K2O 0.53~0.64 kg/株。N、P2O5、K2O最佳施肥质量比为1∶0.55~0.94∶0.45~0.75。对边际产量方程分析显示,当施肥量分别为N 1.123 0 kg/株、P2O5 0.754 0 kg/株、K2O 0.612 0 kg/株时,板栗产量最高,此时的产量为1.75 kg/株,N、P2O5、K2O最佳施肥质量比为1∶0.67∶0.5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影响板栗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板栗潜在分布区,为板栗种质资源保护和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72个板栗现有种群分布地理信息与21个环境变量,采用物种分布组合模型模拟板栗潜在适宜分布区,通过AUC与TSS值评价模型准确性。利用组合模型推测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中期、当前、2030年和2050年板栗适宜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 10种模型中,RF、GBM、MARES和GAM预测精度最好且稳定,最终组合模型AUC和TSS值分别为0.974和0.816,精度较高。2)影响板栗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极端低温、海拔、最湿季降水量、年温变化范围和最湿月降水量,累计贡献率达89.79%。3)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国潜在板栗适宜区分布广泛,自末次冰盛期以来,板栗适宜区不断向高纬度地区扩张,气候越暖扩张越快。但板栗整体适宜性不断下降,南方较为突出,北方则降幅较小,高适宜区总面积逐步减少。【结论】气候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板栗的地理分布,其中气候因子中温度因子贡献最大,地形因子中海拔因子贡献最大。当前气候条件下板栗在中国适宜区分布广泛,建议在高适宜区进行引种栽植及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不定根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基因表达、内源激素水平、酶的活性以及多胺水平影响不定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