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业科学   3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寒地饲养桑蚕不象南方那样普遍,由于是新区,存在的病原菌少,但忽视养蚕消毒工作,也会导致养蚕欠收.在饲养桑蚕过程中,养前、养中和养后的消毒工作十分重要,这是确保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此外,在饲养中对每个技术环节更不能忽视.笔者在多年生产技术指导中,总结归纳出寒地饲养桑蚕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72.
1棉蚜暴发的原因1.1气候因素棉蚜种群数量受棉蚜发生期间的天敌与气候的共同作用,棉蚜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3~27℃,适宜的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卖盖提垦区平均气温在23.4℃,相对湿度49%,有利于棉蚜的发生。从系统调查看,棉蚜6月5日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73.
为探究甘肃酒泉产甜叶菊中总黄酮提取条件、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采用乙醇超声水浴提取法,探讨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功率等因素对总黄酮提取条件的影响;用HPLC柠檬酸-甲醇流动相梯度洗脱法测定甜叶菊中芦丁、圣草枸杞苷、山奈素、槲皮素、橙皮苷的含量;用FRPD和DPPH法评价甜叶菊茎叶中总黄酮提取物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乙醇超声水浴的最佳提取条件:80%乙醇、提取功率450 W、料液比1∶20、提取时间150 min、温度85℃、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到0.88%;HPLC法检测甜叶菊茎叶中5种黄酮成分,以芦丁的含量(701.42μg/g)为最高,槲皮素含量(451.55μg/g)居其次,橙皮苷含量(297.54μg/g)与山奈素含量(241.21μg/g)较少,圣草枸杞苷含量(57.44μg/g)极微;用FRPD和DPPH法评价甜叶菊茎叶总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高达10.02 mg/g DW,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二者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性(R=0.769~0.792)。这为甜叶菊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74.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判断香砂胃苓丸中间体的混合终点。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间体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实现香砂胃苓丸中间体质量的快速评价。[方法]采用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AOTF-NIR)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移动窗标准偏差法判断中间体的混合终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5批香砂胃苓丸中间体中橙皮苷的含量,即得化学值。利用SNAP光谱软件进行光谱采集,以一阶导数法和平滑滤波系数法进行光谱预处理。采用The Unscrambler分析软件,将近红外光谱图与含量化学值相关联,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建立香砂胃苓丸中间体中橙皮苷含量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香砂胃苓丸中间体在40 min时基本达到混合终点,且近红外光谱预测值与化学值混合终点的结果一致。香砂胃苓丸中间体中橙皮苷定量模型内外部验证相关系数均大于0.90,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为0.132 9,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为0.155 3,定量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表明橙皮苷含量预测值准确性较高。[结论]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技...  相似文献   
275.
研究了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氟虫腈农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和丙酮(1:1,V/V)的混合溶剂,萃取温度80℃,压力为1 500Pa,静态提取2次,土壤中MB46513、MB45950、氟虫腈、MB46136的加标回收率高,且重现性好.与微波助萃取和振荡提取法相比,加速溶剂萃取法耗时短,有机溶剂用量少,且提取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276.
通过新型专用复混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水稻专用复混肥料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使水稻提早成熟、增产增收、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7.
通过玉米间作芭蕉芋与玉米混种芭蕉芋的比较,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芭蕉芋比玉米混种芭蕉芋增加纯收入6150元/hm2。  相似文献   
278.
代森联在几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评价代森联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比研究代森联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等典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中间产物乙撑硫脲(ETU)的产生及消散状况。结果表明,代森联在各种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水分条件对代森联的土壤降解周期影响明显:代森联在pH较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太湖水稻土中降解最快,在pH较小、有机质含量偏低的江西红壤中降解最慢;积水厌气环境有利于代森联的降解;推测微生物作用是土壤中代森联降解的主要机制。在代森联土壤降解周期内,均可捕捉到ETU的存在;东北黑土中ETU变化趋势为先累积后降解,其余2种土壤中仅在降解初期中捕捉到。在原药降解至90%时,ETU残留量可降至0.05 mg/kg安全阈值以下。  相似文献   
279.
基于2009年完成的汉中、安康、商洛3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中栎类资源基础数据和林业及多种经营管理部门对利用消耗的统计数据,结合典型调查,对相关统计数据进一步核实,分析陕南秦巴山区栎类资源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1)栎类资源幼、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所占比重大;栎类资源立木蓄积净生长率为5.09%,略高于陕西北部和全省平均水平;依此计算,秦巴山区栎类资源蓄积年净生长量为63.26万m3。2)秦巴山区栎类资源利用途径主要有中药材(天麻、猪苓)生产,约占消耗栎类资源蓄积总量的35.4%;食用菌(木耳、香菇)生产,约占23.8%;群众生活薪炭消耗,约占40.8%;过去对资源消耗大的木炭生产已经消失;家具、建筑用材和小直径木材生产用量很少,可以忽略。3)以2009-2011年栎类资源逐年净生长量与当年消耗量看,秦巴山区栎类立木蓄积年净增长量为33.26万m3。4)目前秦巴山区栎类资源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未来重点是继续维持“天然林保护”工程效果;以最小消耗换取最大利润为原则,提高栎类资源利用效益,对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按照森林近自然经营理论,对栎类薪炭林进行矮林定向培育,对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进行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基础上的乔林定向培育,提高林地生产力,满足中药材和食用菌生产所需,实现栎类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80.
郭敏  熊涛  邱祖明  吴顺清  田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57-19860,19862
[目的]为古代丝织品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综述了古代丝织品的材质、种类、文物保护现状、霉斑清洗技术等,介绍了生物技术保护丝织品文物的优势。[结果]古代丝织品的材料为蚕丝,根据织物组织结构、经纬线组合方式、加工工艺、绸面的外观形态及质地可将其分为14大类和34小类;目前我国各市区博物馆馆藏丝织品文物出现霉斑污染的报告较少;导致丝织物产生霉斑的霉菌大多分属于曲霉属、青霉属、分支孢子菌属、新月菌属、胶霉属、链孢霉属、木霉属等;丝织品文物霉斑的清洗方法主要为化学法;生物技术保护丝织品文物具有清洗过程更加环保、安全,清洗废液无毒、易降解等优势。[结论]生物技术处理可安全、科学、有效地延长古代丝织品文物的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