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业科学   1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我国东北区粮食生产的地位与水资源供应的现状,研究该区主要作物的耗水特性,给出节水种植结构调整建议,认为灌溉农业应"压稻扩玉豆",雨养农业应"稳玉豆,扩谷油,增林经".比较了该区节水种植模式的产量与节水效益,认为应以一年一熟制粮食作物单作为主.分析了该区主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果与经济效益,认为应优先发展耕作保墒类与覆盖保墒类等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22.
亚表层渗灌防堵节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外渗灌系统普遍存在渗孔易于堵塞、毛管间距大时灌水极不均匀、在地面坡度较大的田块不宜采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制出新型的亚表层节水防堵系统。采用特殊工艺研制的过滤器和渗头具有良好的防堵性能、渗水均匀性能和显著的节水效果。该系统具有对水源压力要求低、水分利用率提高和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23.
在小麦玉米共生期,对二四畦种植方式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刊物了研究。结果表明,边行小麦在光、温、水、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反映在边行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多、产量高。但与平作相比,边际效应的补偿值小于由于预留玉米带而少种小麦的减产值,最终表现为二四畦小麦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24.
为改善我国东北地区黑土亚耕层的土壤结构并解决当地玉米秸秆还田难问题,于2015—2018年开展切碎秸秆(QS)与秸秆颗粒(KL)2种秸秆形态下1倍(15 000 kg·hm–2)、3倍(45 000 kg·hm–2)与5倍(75 000 kg·hm–2)3种秸秆用量的一次性深埋(30~40 cm)还田试验,探究其对黑土亚耕层(20~40 cm)土壤容重、紧实度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团聚体变化对主要物理性状的调控效应。3年玉米成熟期的测试结果表明:(1)秸秆深还对亚耕层土壤容重、紧实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的改善程度高于耕层(0~20 cm),表现为随秸秆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随还田后的时间延长而降低,一次性秸秆高量深还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可维持多年。(2)秸秆3倍、5倍量还田显著提高了亚耕层土壤>0.25mm与>2mm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微团聚体含量;秸秆还田第1、2年为>0.25 mm和>2 mm水稳性团聚体的主要形成时期,其含量最高为CK的5倍和1.5倍(P<0.05)。(3)亚耕...  相似文献   
25.
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水分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的水分供需规律,认为冬小麦是该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消耗作物,也是该区农业水分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应对其种植面积适当加以控制。为促进该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向良性平衡方向发展,可适当选择大麦、马铃薯、油菜等作为其替代种植作物或者在适当周期内(2年或3年)放弃一季冬小麦种植。另外,该区玉米、棉花等主栽作物水分利用局部存在供大于需的现象,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可加强其需水规律的研究,降低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26.
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为探索不同耕作措施的控抑盐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耕翻(CKT)、地膜覆盖(CKP)、秸秆深埋(CKS)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P+S)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葵花田土壤水盐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P+S措施可稳定蓄水保墒,尤其针对20~40cm土层具有持续保墒效果,收获期P+S处理>20~40cm土层含水率为20.69%,比CKP高5.62%,比CKS高38.03%,比CKT高39.80%;2)P+S措施可显著抑制积盐。播前到收获期,P+S处理积盐量为0.06g/kg,分别比CKS、CKP和CKT处理低35.11%、133.78%和276.89%;3)P+S措施可建立"高水低盐"的土壤溶液系统,显著提升并延续灌溉淋洗在>20~60cm土层形成的淡化效果,形成"苗期根域淡化层";4)P+S措施可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从而抑制矿化度较高的潜水蒸发,防止"盐随水来",提高产量。研究成果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实施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改良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湖南祁阳红壤试验站长达19年的定位试验,于2009年进行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与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NPKM)对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有机肥处理不仅能够显著增加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主要生育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其穗粒数、百粒重及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加,表现为最终产量增加333.23%.在本试验处理条件下,单施有机肥处理与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除苗期净光合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他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土壤养分及历年平均产量来看,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为该地区较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以及筛选较为耐盐的苜蓿品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下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盐分和苜蓿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盐胁迫微生物菌剂苜蓿品种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020cm土壤脱盐率有显著影响,与不加菌剂处理相比脱盐率提高9.04%;盐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盐胁迫的增加生物量下降;不同苜蓿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劳博品种最为耐盐,保定次之,三得利最差。因此,盐胁迫下微生物菌剂、耐盐苜蓿品种对于降低土壤盐分以及促进苜蓿生长具有良好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微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及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化肥和基质处理相比,白菜收获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土壤细菌总数分别增加了106.04%,58.99%和48.12%;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05g/cm3,0.03g/cm3和0.02g/cm3。微生物复混肥对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有明显作用,但对1m土体土壤平均含盐量影响效果不明显。施用微生物复混肥能改善白菜品质,比不施肥与施化肥分别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0.14mg/kg和1.80mg/kg,可溶性糖量分别提高0.4%和0.8%。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