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3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黑籽种皮多酚及PPO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了相同遗传背景下的甘蓝型黄籽和黑籽油菜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动态变化,对种皮中的多酚氧化酶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黑籽的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明显高于黄籽。3对材料的6个样品均有4条相同酶带,其中黄籽均有5条谱带,黑籽比黄籽多1-3条谱带,且有1条Rf值为0.41的特异酶带。  相似文献   
92.
地理位置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供试材料甘蓝型黄籽油菜杂交种“渝黄1号”分别种植在7个不同经纬度的生态点,研究了地理位置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纬度的升高,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逐渐增加,粒色变淡,表明高纬度可能不利于种皮色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93.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为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用ADM和ADAA模型对粒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色主要受加性和加×加上位性效应控制,母体效应和环境对粒色的影响也很明显.用y1、y2、y3作杂交育种亲本,较易获得黄籽度较高的后代,亲本选配以y1×y2、y1×y3、y2×y6组合粒色最好.  相似文献   
94.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 SSR 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 PIC 值在0?81~0?92之间,通过 UPGMA 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红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的人工合成杂种进行各种性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具有亲本互补酯酶同工酶酶带,植株形态相似于甘蓝型油菜,具有较强的营养体杂种优势;植株高度自交不亲和,和几个近缘种杂交亲和性较差,籽粒颜色为红色;杂种和白菜型亲本移栽大田后,同时感染病毒病,但是杂种表现较强的耐病性。  相似文献   
96.
环境条件对油菜品质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油菜的品质除受基因型控制外,环境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综合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论述了主要环境条件对油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油菜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主要包括:(1)生态因素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2)土壤因素与矿质营养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3)主要农艺措施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4)环境因素与油菜籽粒色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针对重庆市油菜生产的生态特点,对部分具有特殊意义的育种材料、优质亲本和它们的组合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新型双重不育系在阴天的光合强度显著低于核不育系,而与胞质不育系无显著差异,晴天的光合强度却显著高于它们的保持系和原始亲本L17A,双重不育系光合强度的特殊表现与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无关;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光合强度低,产量较低,原因不只在叶绿素含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在亲本与组合的比较中,杂一代在阴天的光合强度倾向于较高的亲本,而在晴天的光合强度倾向较低的亲本,杂交能保留双亲较适应生态环境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98.
采用2 mmol/L草酸溶液进行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幼苗高度等指标,以相对活力指数评价油菜资源对草酸的耐性.结果表明:不同遗传来源的46个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平均相对发芽率为78.22%,平均相对茎长系数为66.85%,平均相对活力指数53.13%,体现出不同材料耐草酸性的遗传差异.在鉴定的材料中挑选26个草酸耐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在苗期进行离体叶菌核病接种鉴定,其病斑直径与耐草酸活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可以用该方法来进行油菜耐菌核病的鉴定和筛选.  相似文献   
99.
以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浓度、预培养天数、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浓度组合、AgNO3浓度等对下胚轴芽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基中2,4-D及6-BA浓度是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材料和不同处理间芽再生频率差异显著,且材料与处理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芽苗的正常形态建成不利.  相似文献   
100.
红光和蓝光对甘蓝型油菜黄籽和黑籽粒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蓝型黄籽和黑籽油菜种子发育时期用红光和蓝光处理植株,待种子成熟后,分别测定其种皮中的PAL活性及蛋白质,多酚,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蓝光可降低PAL活性,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多酚,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合成,PAL活性对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有影响,且对黄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