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3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甘蓝型油菜胚色素成分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7代构建重组自交系, 2007年分别在重庆市北碚区和万州区两个试验基地种植重组自交系群体, 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 分析种胚色素的4种主要成分的QTL。结果共检测到31个QTL, 分别位于14个不同的连锁群, 其中5个花色素含量有QTL, 分别位于第1、5、10、16和20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6.08%~11.67%;10个类黄酮含量有QTL, 分别位于第1、3、6、7、12、20和25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4.48%~11.10%;8个总酚含量有QTL, 分别位于第1、2、12、16和20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24%~10.37%;8个黑色素含量检测到QTL, 分别位于第5、8、10、12、14和22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44%~11.32%。解释表型变异大于10%的5个QTL, 包括2个类黄酮含量QTL, 花色素含量、总酚含量和黑色素含量QTL各1个,它们分别解释11.10%、10.20%、11.67%、10.37%和11.32%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胚色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 胚与种皮色素的QTL吻合度不高, 推测种皮和胚色素合成可能受不同遗传体系控制, 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胚主要色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2.
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及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三套不同来源的黑籽和黄籽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种皮中的总酚、花色素、类黄酮、黑色素含量及其相关的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酸、酪氨酸酶活性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种皮中总酚、花色素及类黄酮在种子发育的前期逐渐增加,在开花35至43天后,其含量开始下降,PPO和PAL活力与总酚和花色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33.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渝黄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研究室采用化学杀雄配制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经重庆市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示范,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出油率高、油清澈透明、抗(耐)病害、熟期适中等特征。重庆市区试两年平均产量1888.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0.9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36.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3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214.50kg/hm^2。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4.
脱乙酰化几丁质的乙酰化程度对诱导油菜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甘蓝型油菜“西农长角”发芽 5d的幼苗子叶进行涂抹抗性诱导效应及基机理的影响研究表明 ,脱乙酰化几丁质对抗性的诱导与水扬酸 (SA)相似 ,但乙酰化程度对诱导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并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随乙酰化程度增加而提高 ;而几丁质酶活性则随乙酰化程度增加而下降 ,只有完全脱乙酰化 (D .A .为 0 % )的 10B和GC能诱导酶活性提高 ,而D .A .为 10 %、2 0 %、30 %的 7B、8B和 9B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能被诱导而比对照高 ,但乙酰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油菜双重不育系花蕾中糖和蛋白质代谢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CMS)和细胞核不育(GMS)为对照,对油菜双重不育系(CCDMS)品系 GCDA - 2 花蕾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CDA - 2 与 CMS 和 GMS 相似,比其相应的保持系都有较高的糖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表明花粉败育的同时,营养代谢也发生了紊乱。CMS 与 GMS 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GCDA 群体则介于二者之间,核不育株 GCDA - 2HA 与 GMS 在糖和蛋白质的表达上是一致的,而与 CMS 有一定差异;GCDA 中质不育株 GCDA- 2BA 与 CMS 相似,而与 GMS 的保持系完全不同;说明在 GCDA 中,当双隐性核不育基因呈杂合状态时,细胞质不育核基因对糖、氮代谢起作用当两套不育系统的核基因都起作用时,代谢倾向于细胞核不育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种皮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3对甘蓝型油菜黄、黑籽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与种皮色素相关的酶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籽种皮的纤维素含量与黑籽种皮差异不大,木质素、多酚、花色素、黑色素含量、PPO活性及皮壳率均低于黑籽。黑色素可能是形成种皮色泽的主要物质,多酚在种皮特征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木质素可能对种皮特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三种评价品种稳定性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线性回归Eberhart和Russell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以及高稳系数法(HSC)同时分析2002~2003年度重庆市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稳定性,对3种评价品种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线性回归Eberhart和Russell模型和高稳系数法(HSC)可以为选择高产、稳产的油菜新品种提供有益的参考,但两者都有不足之处;AMMI模型通过从加性模型的残差中分离模型误差与干扰,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并且借助于双标图可以直观地描绘和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模式;三者中,AMMI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8.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实验结果通过微机计算,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表明: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并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39.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CMS)和细胞核不育(GMS)为对照,对油菜双重不育系(CCDMS)品系 GCDA - 2 花蕾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CDA - 2 与 CMS 和 GMS 相似,比其相应的保持系都有较高的糖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表明花粉败育的同时,营养代谢也发生了紊乱.CMS 与 GMS 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GCDA 群体则介于二者之间,核不育株 GCDA - 2HA 与 GMS 在糖和蛋白质的表达上是一致的,而与 CMS 有一定差异;GCDA 中质不育株 GCDA- 2BA 与 CMS 相似,而与 GMS 的保持系完全不同;说明在 GCDA 中,当双隐性核不育基因呈杂合状态时,细胞质不育核基因对糖、氮代谢起作用:当两套不育系统的核基因都起作用时,代谢倾向于细胞核不育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甘蓝型黄籽油菜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作样本,对甘蓝型黄籽油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性状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是株型性状中的株高、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重、品质性状中的皮壳率和黄籽度。用多目标综合选择指数,讨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