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业科学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用含不同剂量(0~400 mg/kg)氧化苦参碱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对异育银鲫在摄食0 d、5 d、10 d、15d、20 d、25 d、30 d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对异育银鲫血液中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在效应时间上呈现出非同步的特点,其中100 mg/kg试验组的异育银鲫血液中白细胞水平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在第15 d和第10 d达到最高,为1 m l 2.59×106个和11 875.79 U/m l,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90.44%和443.81%(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00 mg/kg试验组中分别在第10 d、第5 d达到最高,为121.46 U/m l和11.94 U,分别比对照组高6.89%(P<0.05)和148.75%(P<0.01)。  相似文献   
12.
5XTF-1.5型圆筒筛式种子分级机是为大中型种子加工厂设计的,可用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的分级作业. 1 主要结构 5XTF-1.5型圆筒筛式种子分级机主要由机架、喂入装置、筛筒、清筛装置、筛筒调节装置、振动输送装置及传动装置等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15只3月龄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Ⅰ、Ⅱ、Ⅲ组,灌胃尿素量分别占日采食量3%、6%和9%(即每只兔灌胃4 5g、9 0g和13 5g尿素)。灌入尿素后,Ⅰ、Ⅱ组兔子未表现中毒症状,Ⅲ组则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且有兔子死亡。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兔被灌入尿素后,血清中的氨态氮和尿素态氮迅速升高,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中毒死亡时血清氨态氮和尿素态氮的值分别为21 40mg/L和1082 21mg/L,血清中GOT和GPT的活性也升高,死亡兔的值分别为28 18和70 05卡门氏单位。结果表明:兔对尿素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于2009年由患急性呼吸道疾病牛的鼻拭子中分离获得一株病毒,经形态特征、血清学试验及PCR鉴定表明,该病毒与牛腺病毒3型(BAV-3)相似。对其E2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BAV1型、3型、4型及人、绵羊、鼠等其它种属来源的腺病毒E2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BAV-3的同源性为95.5%。经MEGA4软件分析,分离株与BAV-3验证值为100,表明其为BAV-3,并命名为BAV-3HLJ0955株。对该分离株热敏感试验表明,BAV-3 HLJ0955在56℃ 30min可被完全灭活,属于BAV第一群。这是国内首次分离获得BAV-3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别名红萝卜、黄萝卜、红根、小人参、亚人参、金笋等,属伞形科2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近东平原,我国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胡萝卜,外形俏丽,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脆口,甜而多汁,营养丰富,独具神奇的药力,是一种亦药亦菜的佳品,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最为普通的能量饲料原料,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能量 饲料玉米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玉米供应日益趋紧,特别是我国的淮河以南地区,随着灌溉条 件的改善以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而冬小麦生产相对稳定,小麦 的市场供应也较为宽松,因此,近年来市场上常常出现小麦价格与玉米价格持平或小麦价格 低于玉米价格的情况,所以研究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的技术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一 技术对于促进小麦就地转化增值、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均 有重要意义。 小麦和玉米用作动物饲料时可以把它们都归于能量饲料一类,但就其营养价值而言,也 有差别,表1为小麦和玉米的营养成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对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及《关于转发鲁牧防发[2011]31号文件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和动物卫生室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为科学指导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全局组织各基层站对辖区内社区动物防疫员队  相似文献   
18.
白粉病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地方品种‘小白冬麦’对白粉病具有良好的抗性。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小白冬麦’抗白粉病基因,利用SLAF测序,结合BSA方法将抗病基因mlxbd定位在小麦7BL染色体上总长度19.26 Mb的候选区域内[参照小麦CSS(Chromosome survey sequence)基因组(IWGSC,2014)]。将候选区域对应到‘中国春’IWGSC RefSeq v1.0基因组(IWGSC,2018)7BL染色体上,位置为611 088 744~723 157 603。在抗感材料间,定位于染色体候选区间内的SNP和InDel分别有788个和47个。利用已经报道的与mlxbd和mlmz基因连锁标记,进一步将候选区域缩小,基因mlxbd进一步定位于染色体700 631 952~711 234 115。基因功能参照IWGSC RefSeq v1.0(IWGSC,2018)注释,筛选出9个含有NBS或者LRR抗病结构域的基因。利用已有小麦转录组数据库对候选基因分析发现,候选区域内有5个基因受小麦白粉病菌诱导。  相似文献   
19.
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番茄产量对水氮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酸解铵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氮是土壤有机氮的主要组分,可表征土壤的供氮能力,并在氮素矿化、固定、迁移以及为植物生长供氮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水、氮调控下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和番茄产量的相互关系,为评价设施土壤肥力变化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氮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的温室内进行了5年,供试作物为番茄,栽培垄上覆盖薄膜,打孔移栽番茄幼苗,膜下滴灌。定位试验三个氮肥处理为施N75、300、525kg/hm^2,记为N1、N2和N3;三个灌水量为25、35和45kPa灌水下限(灌水始点土壤水吸力),记为W1、W2和W3,共9个肥水处理组合。在试验第五年番茄生长期(2016年4—8月)调查了番茄产量及其构成,在休闲期(2016年9月)测定0—10、10—20和20—30cm土层土壤有机氮组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9个处理中,土壤全氮、有机碳和除酸解氨基糖氮外的有机氮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0—10、10—20和20—30cm土层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三个土层中酸解总氮占土壤全氮的66.0%、64.6%和55.2%,是土壤有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土壤酸解总氮中各组分含量及其所占比例的大小顺序为酸解氨基酸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酸解氨基糖氮。灌水下限和施氮量对番茄产量及单果重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水氮交互效应也达显著水平(P<0.05)。休闲期土壤酸解铵态氮与番茄产量间显著负相关(P<0.05)。番茄产量W1N2(25kPa+N300kg/hm^2)、W2N1(35kPa+N75kg/hm^2)和W1N1(25kPa+75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灌水和施氮量及其交互效应对各土层土壤全氮、酸解总氮、酸解铵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氮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同施氮量下,0—30cm土层酸解铵态氮和0—20cm土层酸解氨基酸氮含量均在土壤水吸力维持在35~6kPa范围内达最高值,此土壤水分含量下的0—20cm土层酸解氨基酸氮含量在施N75kg/hm^2时达到最大值。从节水减氮和番茄产量的角度考虑,控制土壤水吸力不低于35kPa、每季随水施N75kg/hm^2为供试番茄生产条件下最佳的水、氮组合量。  相似文献   
20.
用大肠杆菌表达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重组gD蛋白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重组抗原与其它常见的5种牛病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阻断反应试验表明,IBRV病毒悬液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断重组抗原与阳性血清的反应,而对阴性血清没有明显影响。在重复性试验中,批内重复的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重复的变异系数小于15%。与中和试验相比较,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85.0%和83.4%。应用该诊断方法和本实验室已建立的以IBRV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诊断方法,同时检测了采集于国内11个省份的2012份血清样本,IBRVgD-ELISA检测的平均阳性率为46.0%(926/2012),而且相对于IBRV全病毒ELISA诊断方法的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94.2%和90.2%。本研究所建立的IBRVgD-ELIS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国内IBR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