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桑蚕养殖是宜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劳动力不足、坏境受到污染、技术落后等。本文根据宜州市桑蚕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蚕桑副产物,提高蚕桑业附加值、政府要大力推广专业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人才等,以帮助宜州市桑蚕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东港市1989年TM影像和1999年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东港市10年来的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面积普遍增加,天然湿地面积普遍减少,平均分形维数大部分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下降,聚集度指数增加。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城镇规模的扩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东港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3.
辽宁省旱灾频繁发生,且呈现出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针对辽宁省旱情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遥感数据以及遥感技术在旱情监测中的优势,确定了适合辽宁省旱情遥感监测所需的数据源、监测时间和监测方法,进而制定了旱情遥感监测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以2009年旱灾为例,对监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旱情遥感监测方法能够真实地在时空尺度上反映旱情的发生以及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4.
浅议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林西地区甜高粱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内蒙古林西地区甜高粱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秸秆平均锤度与种肥、密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甜高粱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和秸秆平均锤度的主要因素。在内蒙古林西地区,甜高粱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措施为:尿素8.8 kg /亩、二胺6.2 kg /亩、硫酸钾10.6 kg /亩、密度6000株/亩。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老化作用对不同内源污染物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污染程度(清洁、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种植的巨菌草秸秆制备3种不同内源Cu和Cd含量的生物炭RB、SB和JB,分析3种生物炭对Cu和Cd的吸附能力以及干湿和冻融老化对饱和吸附后生物炭中Cu和Cd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表面均分布丰富的孔隙结构,RB含有最高的pH值和灰分;生物炭对Cu和Cd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R2=0.951~0.998),且RB对Cu和Cd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54.3和37.3 mg/g;与此相同,饱和吸附后RB对Cu和Cd的固持量最大,分别为21.4和4.78 mg/g。与老化前相比,干湿老化较冻融老化更显著地降低了饱和吸附后生物炭中Cu的TCLP浸出含量,促进了Cu从酸溶态和残渣态向还原态和氧化态转化,降低了Cu的环境风险;但是干湿和冻融老化作用增加了饱和吸附后生物炭中Cd的TCLP浸出含量,促进了Cd从残渣态向酸溶态、还原态和氧化态转化,增加了Cd的环境风险。这可能是由于3种生物炭对Cu的吸附主要以表面络合为主,对Cd的吸附以化学沉淀机制为主。总体上,RB生物炭固持最高的Cu和Cd,但是干湿和冻融老化增加了饱和吸附后生物炭Cd环境风险,研究结果对于评估生物炭长期钝化修复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结合发酵工艺学实验教学实践和经验,阐述了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程中实验教学理念的灌输、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考核方式的应变机制等内容,为促进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以残次红枣为原料,对利用红枣汁培养可食性酵母菌生产作为食品调味剂的风味型酵母味素的工艺技术进行研究,为提高残次红枣加工利用率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酵母菌在红枣汁中的增殖条件和营养因子对酵母菌增殖的影响进行优化;并以时间、温度、复合糖添加量和含硫化合物添加量为单因素,探讨制备风味型酵母味素的加工方法。【结果】以红枣汁作为培养基,啤酒酵母菌产蛋白质的能力高于产朊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最适增殖条件为:红枣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g/kg、接种量40 mL/L、培养温度32℃、时间50h、摇床转速190r/min,NH4H2PO4、NaHSO3、MgSO4等营养因子添加量分别为0.03mol/L、0.4g/L和0.4g/L。风味型酵母味素加工方法为:在质量分数20%的啤酒酵母抽提物混合液中按25g/kg添加复合还原糖、按15g/kg添加含硫化合物,于110℃下加热60min。【结论】本试验的风味型酵母味素制备工艺操作简便、适合工厂化生产,还可提高残次红枣的利用率,并可为市场提供新型食品调味料。  相似文献   
29.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控加工在机械加工技术中具体应用的相关概述,其次介绍了数控加工在机械加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再介绍了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0.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卧龙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采用BP-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实现了卧龙湖湿地信息的遥感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