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业科学   9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小麦扬麦14抗赤霉病性鉴定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小麦扬麦14的20个优系分别在江苏扬州和福建建阳进行了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扬麦14的抗赤霉病性达MR~R,抗性好于原主栽品种扬麦158。生产示范表现突出,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淮南片及苏中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8(原名扬03G12)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南农P045(含Pm21)为抗白粉病基因供体亲本,扬88-128为高产亲本,高产、抗赤霉病、具广泛适应性的品种扬麦158为轮回亲本,再以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品种宁麦9号为轮回亲本,运用"综合性状协调点"的观点与抗赤霉病鉴定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育成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其系谱来源为4×宁麦9号/3/6×扬麦158//88-128/南农P045.该品种2008和2009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3.
为了发掘新的穗部性状和株高QTL,利用扬麦17与扬麦18杂交后代206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构建了一个由141个SSR标记组成的全长1005.1cM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26个连锁群,覆盖15条染色体,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03cM。结合F2和F2:3群体的表型数据,对穗部性状和株高进行QTL分析,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出15个QTL,分布在2B、2D、4B、5A、5B和7A染色体上,其中4个QTL能够同时在两个世代被检测到,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93%~20.78%,穗长QTLQSl-YY-2D、QSl-YY-5A和株高QTLQPh-YY-4B的贡献率超过10%。根据6VS特异性标记鉴定和表型调查结果,推测扬麦18的6VS上携带有增加穗长和穗粒数的基因,且为部分显性。2B染色体上总小穗数和5B染色体上穗粒数、穗基部结实粒数的QTL增效等位基因及2D、4B染色体上降低株高的QTL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扬麦18,表明该品种可作为具有高产潜力的小麦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4.
1973年我所用(2419×胜利麦)×阿夫的第四代选系9-16与St1472/506的变异单株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于1979年秋播将F_7升入鉴定圃,其系号为12-4-4-2,表现有较好的丰产性和一定的抗病力。1980年秋参加扬州市区域试验,经过三年试验后,于1983、1984年参  相似文献   
55.
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建立和完善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抗DON毒素细胞突变体筛选,小麦花药培养及野生抗赤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等实用技术体系,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开展小麦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5年来,选育出高抗小麦抗赤霉病品系14个,其中“894037”,“894013”已用作抗源,育成中抗或中抗偏强的品系23个,其中“895004”,“92P28”已通过审定,在省内外大面积示范试种,还有一批高产,中抗以上的品系,正在  相似文献   
56.
小麦“生选3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合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细胞工程技术选育而成,是一个适应性广的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1 选育经过 1993年,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58”的幼胚(14 d胚龄)为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脱分化(诱  相似文献   
57.
为加强对小麦赤霉病抗源H35抗赤霉性(简称“抗赤性”)遗传机制的了解,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赤霉病品种H35与感赤霉病品种安农8455杂交组合P1、F1、P2、B1、B2和F2的6家系世代群体抗赤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H35/安农8455组合抗赤性受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1-0模型),该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抗赤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9.14%~93.93%,多基因遗传率为0.32%~16.09%,表明该组合抗赤性是由2对主基因 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遗传的。  相似文献   
58.
以11份Wx蛋白全部缺失类型(糯性),11份Wx蛋白部分缺失类型(非糯性)和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扬麦12(非糯性)为试验材料,以白皮品种豫麦47为穗发芽对照,研究了它们的穗发芽特性、α-淀粉酶活性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糯小麦的穗发芽率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糯小麦,而α-淀粉酶活性与非糯小麦差异不显著。α-淀粉酶活性高是非糯小麦穗发芽的原因之一,两者呈指数关系,y=0.4145e0.4864x(R2=0.3513*);对于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高可能是其穗发芽严重的诱导因素,两者亦呈指数关系,y=0.0001e2.5599x(R2=0.5338**)。  相似文献   
59.
小麦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小麦育种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早有详尽的研究,但是综合运用它们的策略尚有待发展,因为育种理论与方法需有育种实践的长期积累,并与育种理论结合才具实际意义。笔者所在单位近50年来育成了一系列小麦品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下游及中游部分地区小麦品种3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是小麦杂交育种的成功范例。笔者根据长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