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业科学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细菌分离技术、病理组织学观察、PCR鉴定及致病性试验对临床一例疑似雏蛋鸡皮肤型鸡痘混合感染进行了确诊。结果显示,病鸡眼分泌物及脚趾结痂处均分离到大肠埃希菌,内脏器官未分离到细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皮肤痘痂和眼睑组织内发现上皮细胞呈水泡变性,空泡化,胞质内出现圆形嗜酸性包涵体,腺胃胃壁增厚,复管腺腺腔内可见局灶性的淋巴细胞样细胞聚集,肺脏淤血,散在的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其他内脏器官未出现明显病变。体表病灶内PCR扩增出1 358bp的禽痘病毒的特异性片段。将痘痂病料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可致鸡胚死亡,呈暗红色。确诊该起病例为皮肤型鸡痘伴大肠埃希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球菌能引起多种动物感染和疾病,是当前威胁畜牧业发展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问题受到科研工作者的极大重视,但目前就其感染率和病死率来说,控制葡萄球菌感染和葡萄球菌病的发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论述葡萄球菌4种可能的耐药机制,探讨临床上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时药物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三江地区藜芦和狼毒对牛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健康奶牛和黄牛各 2 5头 ,在妊娠期 15 - 19d投喂藜芦和狼毒草粉 ,用胃导管以流体形式导入胃内 ,长期观察。研究结果发现 ,妊娠母牛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妊娠期 15~ 16d中毒易造成流产。妊娠期 17~ 18d中毒 ,其胚胎极易发生畸形。犊牛关节肿大变形、不能站立、双头畸形、脊柱裂等。牛妊娠 19d后中毒 ,很少导致畸形 ,但易出现死胎。研究结果表明 ,藜芦和狼毒是严重危害养牛业的有毒植物。研究提出了预防措施 ,为养牛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猪粪中的猪痢疾密螺旋体程国富,陈毓川,苏雄,徐珊(华中农业大学牧医系武汉430070)猪痢疾(SD)是生长育肥猪的一种严重的粘膜出血性腹泻病,其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T·h)。对该病的诊断常依据可疑猪的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  相似文献   
15.
葡萄球菌性跗关节炎肉鸡血液中T细胞与IL-2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跗关节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成功地复制了肉鸡葡萄球菌性跗关节炎的病理模型,运用ANAE-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了血液ANAE 淋巴细胞比例(%),以及运用放免方法对血清IL-2水平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接种后第3天开始,试验组血液ANAE 淋巴细胞比例(%)持续升高,并在接种后第14天达到最大值53.40%,此后则下降,在试验期结束时(接种后第35天)回落至对照组水平。试验组血清IL-2水平在试验期内则一直高于对照组水平,在接种后第28天以前一直呈升高趋势,并在接种后第28天达到峰值9.428,此后血清IL-2的水平略有下降。经对试验组血清IL-2水平与血液ANAE 淋巴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579。  相似文献   
16.
8周龄健康肉鸡 6 0只随机分成 2组 ;其中试验组 4 5只 ,对照组 15只。试验组每只鸡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10 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 ,研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类风湿因子 (RF)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鸡血清中 RF水平自第 1天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第 2 8天达到峰值 5 .5。血清中 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在接种后第 3、5天差异显著 (P<0 .0 5 ) ,第 14天差异极显著 (P<0 .0 1) ;血清中 IL- 6的含量在第 2周上升的幅度最大 ,随后持续至少 3周 ,第 14天开始该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与关节炎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灸作为一种整体疗法,对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平稳过高或过低的机体机能状态,而足三里和关元穴位作为机体的保健要穴,通过针灸作用可以调理机体各个系统的机能[1],如能对胃肠病患者的胃液分泌情况向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方向调整,并对阑尾的蠕动有增强作用[2];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3];可升高休克患者的血压及指温;可增加心输出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以及钠、钾离子的排泄[4].  相似文献   
18.
10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试管法和平板法,分别测定了10种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一株鸡关节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鸡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0种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黄连、大青叶、艾叶、连翘4 种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对湖北通城某鸵鸟养殖场的患病死亡鸵鸟进行了剖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细菌、霉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该批鸵鸟感染曲霉菌,结合其发病经过,该批鸵鸟是受到强烈驱赶和殴打后,其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曲霉菌感染而发生气囊炎以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20.
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关节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地复制了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运用组织学观察方法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发病的初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明显,特别是淋巴组织的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减少,结构零乱,淋巴细胞也明显减少;其它脏器如心、肝、脾则以急性炎性变化为主,异嗜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浸润。随时间延长,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且淋巴小结表现为增生性变化;心、肝、脾等脏器也逐渐恢复,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部位及坏死灶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局限化。但肾在试验期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坏死性变化,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