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UV-B辐射增强(5.0 kJ.m-2,旺长期辐射T1、花期辐射T2、旺长期+花期辐射T3)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各部位生物量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株高、基叶数、最大基叶长、最大基叶宽、总生物量降低,其中总生物量下降2.91%~15.79%;花期辐射(T2)下,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降低的幅度小于旺长期辐射(T1)。(2)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各部位有效成分(总黄酮、咖啡酸酯、灯盏乙素)含量升高,含量依次为T3>T2>T1>CK。(3)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使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发生改变,仅花期辐射(T2)使灯盏花总黄酮、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总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灯盏乙素增加10%,总黄酮增加4.01%,咖啡酸酯增加4.05%。总之,通过增加UV-B辐射来增加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是可行的,以灯盏花花期进行UV-B辐射30 d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Cd对超累积植物续断菊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5、10、20 mg.L-1)对续断菊生长形态(株高、叶面积、根长)、生理指标(叶绿素、丙二醛、膜透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续断菊的株高先增加后减小,根长先减小后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不断减小;低浓度的镉处理促进植物的生长,而20 mg.L-1镉处理30 d时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46%、42%和66%;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续断菊叶片中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20 mg.L-1镉处理30 d时总叶绿素比对照降低了58%,丙二醛增加2.4倍,细胞膜透性增大2.3倍。  相似文献   
63.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4种施氮量水平对云南省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开花坐果期和盛果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0kg/hm2施氮量的处理丘北辣椒土壤微生物增加的数量最多。施氮肥增加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开花坐果期土壤纤维分解菌和有机磷细菌,3个生育期土壤自生固氮菌的数量。施氮肥增强丘北辣椒土壤不同生理类群微生物间的相关性,其中,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均与钾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有机磷细菌与其它生理类群微生物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4.
除草剂阿特拉津胁迫对皇竹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特拉津对皇竹草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阿特拉津浓度(20、50、100、200、500mg/kg)下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阿特拉津(20、50mg/kg)对皇竹草株高、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中等浓度的阿特拉津(100、200mg/kg)显著降低了皇竹草的生物量,分别降低了34.1%和36.4%,而对株高无显著影响;高浓度的阿特拉津(500mg/kg)对皇竹草生物量和株高均有显著降低的效应,最大降幅分别为40.6%和20.0%;各浓度的阿特拉津对皇竹草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皇竹草对阿特拉津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6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连续两年大田条件下,增强UV-B辐射(UV-B,280~310 nm,5.0 kJ·m-2)对两个割手密(Saccharumspontaneum L.)无性系(Ⅰ91-48和Ⅱ91-81)形态和生理的影响,以及两个割手密无性系对UV-B辐射响应的种内差异.结果表明,两年中,在增强UV-B辐射下,Ⅰ91-48 5个生育时期的株高(除2004年成熟后期外)和分蘖数,以及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茎径显著增加,而Ⅱ91-81株高在伸长初期和伸长后期,分蘖数在伸长初期、伸长后期、成熟初期和成熟后期(除2004年伸长后期外),以及茎径在分蘖期、伸长初期和伸长后期显著降低.两年的成熟后期,UV-B辐射导致Ⅰ91-48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节间长显著增加,Ⅱ91-81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节间长显著降低,而两个无性系节数无显著变化.两年中,UV-B辐射显著降低两个割手密无性系伸长后期和成熟初期叶展开角度.在UV-B辐射下,两年的5个生育时期中,Ⅰ91-48的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变化,而Ⅱ91-81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除2003成熟后期外),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总体上,UV-B辐射导致Ⅰ91-48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含量在两年的分蘖期、伸长初期和伸长后期显著增加,而Ⅱ91-81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含量在两年的分蘖期、伸长初期、伸长后期和成熟初期显著降低.割手密无性系Ⅰ91-48和Ⅱ91-81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66.
丛枝菌根真菌对溶解态和胶体态Cd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粒径0.2 mm的石英砂制备30 cm高的砂柱,在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条件下种植玉米,施用1 mg·L~(-1)的溶解态和胶体态Cd,开展砂柱培养和模拟淋溶试验,研究AMF对砂粒比表面积、砂柱溶液Cd浓度和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AMF菌丝在砂柱中生长和分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增大石英砂的比表面积,增加石英砂对Cd的吸附量与吸附能力;接种AMF显著降低砂柱10 cm处溶液中溶解态和胶体态Cd的浓度,减少Cd的淋溶流失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AMF接种情形下,砂柱中GRSP含量与砂粒Cd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GRSP含量与砂柱溶液Cd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且砂粒Cd吸附量与砂柱溶液Cd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砂柱20 cm深度的砂粒Cd吸附量与Cd流失量呈显著负相关,砂柱30 cm深度的溶液Cd浓度与Cd流失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AMF菌丝通过分泌GRSP、增大石英砂的比表面积,增强石英砂对Cd的吸附,从而降低砂柱溶液Cd浓度与Cd淋溶流失。  相似文献   
67.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植物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有机酸对植物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浓度、土壤pH值、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等,有机酸能够通过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形成配位体等方式与重金属结合,改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农作物安全率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氮钾营养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氮、钾营养交互作用在作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广泛存在。一方面,氮促进钾的吸收和运输,另一方面,钾也促进氮的吸收、运输、积累和代谢,提高氮的利用效率。在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作用上,氮、钾具有正效互作用。保持一定的氮/钾比和一定的氮、钾量化指标,才能获得作物的优质、适产。  相似文献   
6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硫营养对Pb/Zn富集植物--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l Var.parviflora Franch)生长和铅锌累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花南芥地上部生物量随硫营养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增幅为49.5%~118.6%;64mg·kg^-1硫营养处理,小花南芥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增加114.5%;硫营养促进小花南芥对铅的累积,植株地上部铅累积量增加1.74-2.92倍,地下部增加2.01-3.86倍;8mg·kg^-1和24mg·kg^-1硫营养处理促进小花南芥对锌的累积。试验揭示适当的硫营养能促进小花南芥生长和对铅锌的累积。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与玉米(Zea mays L.)间作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富集铅(Pb)的影响,本研究设置Pb(1 000 mg·kg-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IAA(0、25、50、100 mg·L-1)对间作植物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和Pb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下部分生物量比单作提高80.1%,间作小花南芥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单作提高42.1%、20.3%和21.8%,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5.8%,间作玉米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较单作提高40.1%、44.4%和50.0%,MDA含量降低10.9%。随着IAA处理浓度的增加,小花南芥和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5、50 mg·L-1处理下达到峰值后,100 mg·L-1处理下有所减少。随着IAA处理浓度增加,间作小花南芥和玉米Pb富集系数先增加后减少,间作玉米转运系数增加。综上所述,25、50 mg·L-1处理下,IAA通过提高玉米和小花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来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升间作小花南芥对Pb的富集效应和玉米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