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云南省丘北县树皮乡辣椒主产区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磷肥的施用对丘北辣椒砷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态砷含量逐渐下降,辣椒茎叶、根和果实中总砷含量也逐渐降低,辣椒果实中的总砷含量低于总量的1.5%;辣椒植株各部位的总砷含量和砷的有效富集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叶>果实,辣椒果实砷的有效富集系数为0.32~0.75;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植株根、茎叶和果实砷的有效富集系数逐渐增加,过多的磷肥施用量可能成为增加砷在辣椒中积累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水培圆叶无心菜幼苗,研究不同浓度Pb对圆叶无心菜生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铅浓度为50 mg.L-1时,圆叶无心菜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含量有所增加;铅浓度大于100 mg.L-1时,植株株高和根长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均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紫外灯照射方法,研究了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和UV-B不同剂量作用下,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的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及产孢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稻瘟病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不同的辐射时间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菌落直径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5和5.0 kJ.m-2强度下,不同的辐射剂量对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病菌采取与植物类似的形态学变化来抵御UV-B辐射增强的伤害,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价值与伦理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环境价值观呈多元化,持“人类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25%、21%和31%.(2)50%-87%的学生认同“不同地域公平”,67%-100%的学生赞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54%-83%的学生“非常关心,热爱并敬畏大自然”,对环境价值的构成认识较好.(3)部分年级专业的学生中,20%-38%和18%-30%分别持有“地域不公平”和“代际不公平”的环境伦理观,20%-38%和18%-30%的学生持有“不同地域和代际”不公平发展的环境伦理观,20%-32%的学生只关心身边的环境,33%-52%和36%-64%的学生持有“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和“不愿意付出自身利益以保护环境”的认识.(4)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和伦理观存在专业与年级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续断菊与玉米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50、100、200 mg· kg-1)对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和玉米间作条件下两种植物镉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续断菊和玉米相比,间作使续断菊生物量提高了4.8%~64.9%,玉米生物量提高了4%~33%,间作续断菊体内镉含量较单作提高了31.4%~79.7%(100 mg· kg-1镉处理除外).与单作相比,在土壤镉含量为50~200 mg· kg-1内,间作使玉米体内镉含量降低了18.9%~49.6%.单作时,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都与土壤可溶态镉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和0.976;间作条件下,玉米根、茎、叶中镉含量均与土壤可溶态镉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59和0.977.除对照外,间作使玉米镉有效转运系数降低,三个镉浓度下分别比单作降低了21%、71%和25%不论是单作还是间作,续断菊镉转运系数都高于玉米.研究结果表明,续断菊和玉米间作促进了续断菊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和积累,同时抑制了玉米体内镉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16.
在前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用8个对UV-B辐射耐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4个耐性品种和4个敏感品种),进一步对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35的水平上,可将它们明显区分出耐性和敏感两大类,这与其生长响应指数(RI)的判定结果基本一致。4个耐性品种共同具有1500bp(OPA-12)的特征谱带,这一分子标记可能与小麦耐UV-B辐射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UV-B辐射增强对生态系统矿质营养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活动产生的氟氯烃等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造成臭氧损耗,引起地面UV-B辐射增强,进而造成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综述了UV-B辐射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矿质营养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态势,尤其是对两者矿质营养循环的影响研究, 并就目前研究状况, 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包括地统计学方法、GIS技术、经典统计学、分形理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重金属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并分析和讨论了这些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根据当前土壤重金属空间分析采用较多的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提出在应用中应考虑各变量在不同尺度的空间特征及其转化,应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研究提供资料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铅锌矿区小花南芥对Pb和Zn的累积特征.采用PbO、200、500和1 000mg·kg-1,ZnO、500、1 000和1 500mg·kg-1处理,研究小花南芥在20、40和60d时,数量性状变化及其对Pb和Zn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Pb和Zn导致小花南芥株高、冠幅、根长和生物量显著降低,其中Pb1000 mg·kg-1,Zn1 500 mg·kg-1处理时,降低的幅度最大;(2)随着Pb和Zn浓度的增加和生长时期的延长,小花南芥Pb和Zn含量不断增加;(3)小花南芥Zn1 500 mg·kg-1处理60 d后,地上部Zn含量是根的1.32倍.生物富集系数为2.689,转运量系数为5.26,大于1.不同浓度Pb污染处理后,其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转运量系数大于1:Pb1 000mg·kg-1处理60 d后,其地上部和根中的Pb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4.86倍和33.29倍.  相似文献   
20.
镉-钙交互作用对植物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镉(Cd)由于其高毒性和易迁移的特点成为环境中最重要的有毒重金属之一,钙(Ca)作为植物必需元素,参与植物细胞代谢的调节和信号转导。为了明晰植物中Cd和Ca交互作用的机理,并有效的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在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研究和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镉-钙交互作用对植物生态学效应为:(1)在植物的吸收过程中,Cd和Ca存在拮抗关系。一方面Cd和能抑制植物对Ca的吸收,使植物的生长受限;另外一方面Ca能抑制植物对Cd的吸收来缓解镉毒害。(2)施加外源Ca能够促进Cd毒害下植物的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合成。(3)在调节抗氧化酶活性过程中,施加外源钙能够增强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氧化损伤。因此,镉钙交互作用下对植物生长、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过程中均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