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32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探讨饲养方式对城口山地鸡生长性能及部分肉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选取城口山地鸡适宜的饲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将600只体况相近的1日龄健康城口山地鸡(公母各半)作为试验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放养的饲养方式,另一组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每组设5个重复,各60只.饲喂至4月龄时,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6只(公母各半),每组共3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并比较生长性能、物理性状和肉质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4月龄城口山地鸡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性状方面,饲养方式对4月龄城口山地鸡公鸡胸肌pH值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公鸡胸、腿肌的L*值,a*值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性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方式对4月龄城口山地鸡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根据舍饲效率更高、成本较低、便于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饲养城口山地鸡至4月龄时使用舍饲方式较适宜.  相似文献   
62.
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常规方法对瓦氏黄颡鱼Pelteoebagrus vachelli(体长19.0—21.0cm、体重120.0~125.0g)全鱼和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75.71%±2.39%)和粗蛋白(15.87%±0.57%)的含量高于全鱼(72.68%±1.86%、12.52%±1.80%),而粗脂肪(7.55%±0.63%)、粗灰分(1.11%±1.11%)、Ca(0.20%±0.02%)、P(0.87%±0.01%)、能量密度(6.74)和E/P值(42.47)均低于全鱼(11.04%±0.60%、3.17%±0.32%、3.12%±0.10%、2.19%±0.06%、7.32和58.47);该鱼肌肉水解物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肌肉中主要含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6种。  相似文献   
63.
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主要消化酶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64.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稻田养蟹生态系统中,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NH4+、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中NO3-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不养蟹稻田,由于河蟹的存在,稻蟹共作降低了土壤pH,显著增加了粒径>0.2 mm团聚体的含量,显著降低了粒径<0.00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65.
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溶解氧分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晴天、强风和阴雨天等不同天气,对高温季节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草稀疏区和水草密集区的水体溶解氧进行昼夜测定,并对强风天,池塘上下风处溶解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溶解氧14:00~16:00最高,4:00~6:00最低。高温季节无风晴天10:00~16:00河蟹池塘上下水层存在热阻力现象,导致上下层溶解氧存在显著差异(P<0.05),14:00最大差值为10.4 mg/L;6:00底层溶解氧为0.2~2.5 mg/L。强风天,在风力作用下,14:00上下层溶解氧差异缩小;6:00底层溶解氧为1.2~4.9 mg/L。阴雨天,光照强度较弱,上下层溶解氧差异最小,14:00最大差值为3.4 mg/L;6:00底层溶解氧为0.6~1.0 mg/L。晴天、多云等天气,水草密集区水体溶解氧显著高于水草稀疏区(P<0.05),而阴雨天夜晚水草稀疏区溶解氧略高于水草密集区。强风天,16:00下风处溶解氧显著高于上风处(P<0.05);6:00下风处溶解氧略高于上风处,但无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内水草是主要的溶解氧生产者,也为池塘增氧设备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6.
从河蟹市场分析看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俗称大闸蟹 ,通常又称河蟹 ,是我国的特产。产自我国各个地方的河蟹 ,在形态和生态上略有区别 ,其中以昆山阳澄湖和江苏太湖的清水大闸蟹最负盛誉。然而 ,当前河蟹的品质明显衰退 ,熟色不红、蟹壳硬、肉质粗松、腥味加重、口味不佳。同时 ,大闸蟹退位给了小绿蟹 ,即小规格蟹的数量多于大规格。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上海是河蟹运销和消费的重要城市 ,通过连续的市场调查 ,追踪和分析上海河蟹市场价格变化的特征及其折射出来的问题 ,将指导河蟹生产经营活动 ,使养蟹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图 1  1994- 199…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常见的3种水草腐解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为期60 d的室内桶装模拟试验,监测水草质量损失率和桶内水体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水草的腐解速率有相同的特点,即前期较快,中、后期较慢,同时也存在差异性,轮叶黑藻和伊乐藻的腐解速率相近且较快,金鱼藻最慢;试验结束时,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的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72.3%±2.1%、71.7%±1.5%和58.3%±0.6%。腐解前期水质因子的变化较大,水体由中性变为酸性;3种水草水体化学需氧量较试验初期升高约4.5倍,水体发黄、发臭;溶解氧被极大地消耗,水体处于缺氧或厌氧环境,促进了反硝化的进行,硝氮迅速降低,而亚硝氮和氨氮迅速升高,其中氨氮约是初始含量的6倍;总氮、总磷升高明显,其中总磷在所有水质因子中变化幅度最大,第3天,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处理组水体总磷分别增加约123、124和66倍。随着腐解的进行,水体的部分氮、磷沉积进入底泥。总而言之,较多的水草残留在池塘中,会引起水体缺氧,加剧植物残体的腐解,导致水质恶化,因此需要适时地通过人工打捞来控制水草残体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68.
王武 《绿色科技》2021,(1):151-152
针对影响果树大苗移植成功率的内在因素,提出了注重移栽前环境勘察和前期措施,改进果树大苗的起挖、吊运环节的关键技术和移栽后的保活复壮养护措施、果树花穗控制、落果治理方法,实践结果表明:可显著提高移植成活率、减少生理落果、增加坐果率,为大规格果树移植快速复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9.
70.
渝佛桃是冬桃芽变新品种。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204.4 g,最大单果重315.4 g;果面鲜红色或浓红色,果面茸毛少,左右不对称;黏核,近果皮果肉白色,中心部果肉呈放射状红色,肉质硬、致密,汁液丰富,风味甜,有浓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0%,总糖含量10.48%,可滴定酸含量0.25%,可食率73.58%;在重庆市,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201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