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7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黄连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树种,种子含油率高,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好原料,河北省是其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该文在已建立的黄连木示范基地基础上,从天然资源、土地资源、科研力量、政策扶持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探讨了河北省黄连木能源林的发展优势,并提出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政策、财政支持力度,促进能源树种黄连木在河北省的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4.
该文对黄连木几种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5.
以从美国引进的9个树莓和黑莓品种为研究材料,从物候期、经济性状和基生枝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初步筛选出了红树莓32号、7号、27号和黑莓58号等几个优良品种,为树莓和黑莓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郁金香切花生产与盲花的预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L.)别名洋荷花、草麝香,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球根观赏花卉,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花卉品种之一,素有“花中之王”之称〔1,2,3〕。我国在郁金香的箱式切花生产技术、盲花形成原因和预防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制约了郁金香切花生产的发展。河北省林科院花卉基地在大力发展郁金香无土栽培的同时,曾对郁金香的生物学特性,无土栽培方法中的催根处理、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4〕。该文在参阅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对郁金香箱式切花生产技术、盲花成因及预防进行…  相似文献   
27.
乡土树种是当地优势树种,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河北省乡土树种的自然分布现状、主要乡土树种培育、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8.
河北石质山区花椒细根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 近年来,有关林木根系的研究已经成为森林培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植物活性根的分布模式在决定最佳株行距、最佳间作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Schroth,1995).  相似文献   
29.
火炬树克隆分株与荆条克隆分株的光合日进程差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火炬树Rhus typhina克隆分株与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克隆分株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揭示它们对火炬树单优群落下层与外缘不同光强的生态适应差异。分别火炬树单优群落下层和外缘,比较测定了火炬树与荆条克隆分株的光合日进程。结果表明:①由于光合有效辐射降低,火炬树克隆分株与火炬树单优群落内荆条竞争极为有限的光合有效辐射,群落外缘本土灌木种荆条的净光合峰值为9.183μmol.m-2.s-1,群落内荆条的净光合速率仅为1.396μmol.m-2.s-1,同时荆条净光合速率峰值还低于火炬树克隆分株。②在13:00至17:00,火炬树克隆分株在其单优群落内的Fv/Fm值高于荆条克隆分株,证实火炬树克隆分株适应弱光能力超过荆条。火炬树通过克隆繁殖形成高度的自遮荫现象,是引起火炬树克隆分株与荆条克隆分株之间光合生理生态差异的重要原因。图4表1参33  相似文献   
30.
为了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该文提出了一种节水造林新技术-沙地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该技术通过采用林木深根苗(垂直根系长度超过60cm的苗木)或长茎苗(具有较长主茎的苗木),造林时直接将其根系栽植到保有较多水分的下层土壤,使苗木根系能直接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且苗木生长亦优于常规技术造林苗木。该文对该技术所采用苗木的快速培育、超深栽造林以及栽后管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推进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在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