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测算1991—2012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发展情况,并对农业TFP进行全面分解,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组合效率、残余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业增长的双重驱动是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中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检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α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具有条件β收敛性,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2.
科学评估与预测病虫害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风险管控措施,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意义重大。基于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分析了高、中、低风险以及不同防控措施强度组合情景下病虫害风险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病虫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加剧,按照“十三五”防控水平,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减产损失有扩大风险,粮食产量损失率将由2016—2020年的2.13%提高到2.58%。高风险低防控情景下,“口粮绝对安全”甚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2)经过科学防控,挽回的粮食直接经济损失大于防控成本。高风险情景下,不同防控措施下挽回的粮食经济损失为4 512~5 056 亿元,大于当前防控成本(179亿元);3)转基因抗虫玉米产业化是玉米降低病虫害危害、节约农药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预计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可使得病虫害造成损失率从2.2%下降到1.0%,同时可节约60%农药成本。综上,为有效应对病虫害高发频发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降低粮食病虫害减产损失,本研究建议尽快开展病虫害粮食危害损失评估与预测分析、提升重大病虫害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强化智能植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3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相似文献   
34.
粮食生产能力是稳定区域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全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分化,对区域内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人均粮食产量等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两极分化趋势,非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趋低,区域内粮食安全水平紧张。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化水平等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建议主产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广节水等技术,稳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完善非主产区粮食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进程,提升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为开展草食畜牧业产业空间转移与影响因素研究,构建分区新型种养关系。基于198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系统分析草食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转移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以产业转移特征为基础,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解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草食畜牧业的空间依赖特征显著,整体趋势自西向东北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重心整体上穿越了农牧分界线,总直线位移距离达505.36 km;空间面板模型显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总体受到生产性土地比重、土地生产能力、人均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等6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生产能力是推动草食畜牧业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将长时间序列分解为3个时期,发现机械化、城镇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是各时期产业布局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可为构建合理空间布局、优化要素配置,进而为草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