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2个SSR标记构建了太湖稻区10份抗褐飞虱粳稻的DNA指纹图谱,并对粳稻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水稻抗性育种、种子纯度鉴定和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2对引物共检测到35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为1~6个,平均为2.8个;筛选出3对核心引物(RM336,RM5414,RM190)并建立了10份抗褐飞虱粳稻的SSR指纹图谱;10份粳稻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幅为0.20~0.91,平均为0.63,遗传相似系数在0.50以上的材料占全部的82.22%。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5处,10份粳稻材料可以分为2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绝大多数抗褐飞虱粳稻品种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  相似文献   
12.
1-MCP处理和综合保鲜配方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1-MCP(1-甲基环丙烯)及综合保鲜配方处理对金百合"精粹"切花瓶插期生理代谢水平及保鲜效果的影响,探索金百合"精粹"切花适宜的采后综合保鲜措施。【方法】分别用30,150和1 000nL/L 1-MCP对金百合"精粹"切花进行保鲜处理,研究其对切花瓶插期呼吸速率、细胞膜相对透性、水分代谢等生理变化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浓度1-MCP(30,150和1 000 nL/L)、6-BA(20,40和90 mg/L)、GA3(20,40和150 mg/L)、蔗糖(20,30和50 g/L)等保鲜剂及其组合水平对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效应。【结果】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以有效延迟金百合"精粹"呼吸高峰的出现,降低呼吸速率,延缓水分代谢的失调与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增大;1 000 nL/L 1-MCP处理有利于切花水分的吸收与保持,并能促进花径增大;150 nL/L 1-MCP处理对切花呼吸消耗的抑制、瓶插寿命的延长及衰老进程的延缓更为有效。在延长金百合切花瓶插寿命方面,蔗糖较1-MCP和其他保鲜措施的影响效应更强;而在促进花径增大与花朵开放方面,1-MCP的影响效应强于蔗糖和其他保鲜剂。【结论】金百合"精粹"切花在瓶插期采用150 nL/L 1-MCP+40 mg/L 6-BA+40 mg/L GA3+30 g/L SUC,并结合150mg/L柠檬酸+200 mg/L 8-HQ等抗衰败综合措施进行保鲜,其寿命与观赏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叶菜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叶菜采后品质、蒸腾、呼吸特点与内源总抗氧化活性方面的生理变化规律进行论述,介绍了影响叶菜采后贮藏寿命的主要内、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叶菜类几种常见有效的贮藏保鲜技术,并分别进行比较与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太湖稻区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DNA指纹图谱,分析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为其育种和种子纯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9份太湖地区优质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对SSR引物构建其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相似性.[结果]24对引物在19份粳稻品种中共检测到99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1~7个,平均为4.1个.筛选获得能完全区分19份粳稻材料的4对核心引物(RM190、RM18、RM297、RM5414),其在19份粳稻中可扩增获得22个多态性片段;以RM190和RM18区分鉴别粳稻材料的能力最强,可以区别鉴定6个粳稻品种,RM297和RM5414仅能鉴别2个粳稻品种,RM297能鉴别常农粳5号和宁9103,RM5414能区分南粳47和常粳10-9.19份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08~0.857,平均为0.605,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0.700的材料占81.8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50处,19份粳稻材料可聚为两大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20和0.570处,两大类群均可分为两个亚群.[结论]太湖地区常规粳稻品种遗传背景相似度高,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有待进一步加强引进和利用新的基因资源,创新水稻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暗紫红毛菜(淡水红毛菜)的生物学特征,对采自山西娘子关、兰州五泉山、兰州兴隆山的暗紫红毛菜进行了形态、繁殖方式、染色体及色素含量等观察研究.观察采集现场暗紫红毛菜生长环境特征,显微镜观察记录各藻体形态特征,通过原叶体的培养观察各种群的繁殖方式,并用醋酸苏木精染色法观察核分裂过程.结果显示,3个采集地暗紫红毛菜群落均呈点状和不连续性分布,并仅限于生长在瀑布冲击和流水飞溅下的岩石或山溪流水有落差之处有分布,常与疏枝刚毛藻混生在一起.红毛菜均呈不分枝细丝状,长度在1.1~3.5 cm.样品藻胆蛋白含量在7.26~9.46 mg/g之间,娘子关暗紫红毛菜藻胆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五泉山红毛菜和兴隆山红毛菜.3个暗紫红毛菜种群繁殖方式均以放散单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维持种群的繁衍.原叶体细胞核分裂过程均为有丝分裂,从前期向中期转变过程中,均呈现姐妹染色单体交叉呈“8”型或“X”型.染色体数均为n=4,染色体长度在0.42~1.67 μm之间,其中3条长度相近,1条略短.五泉山和兴隆山暗紫红毛菜形态、繁殖方式及染色体为首次报道.本实验为我国暗紫红毛菜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芦荟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宗根  胡正海 《热带作物学报》2000,21(3):45-48,T001
对芦荟成熟叶的形态及不同部位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芦荟叶具有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表皮外具有厚的角质层。气孔下陷,具较大的孔下室。叶肉分为2部分,由同化薄壁组织和诸水薄壁组织组成。同化薄壁组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同明显,储水组织占叶面积的1/2以上。维管束呈环状分布,叶基部2轮,叶中、上部1轮。第1轮维管束位于同化薄壁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其中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发达。  相似文献   
17.
以豌豆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镧对镉、汞复合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镉、汞浓度都为5 mg/L时,0.2 mg/L的镧对镉、汞的解毒效应最为显著,表现为能够促进镉、汞复合污染下豌豆幼苗的萌发,促进豌豆幼苗根和芽的生长,降低豌豆幼苗根尖细胞的细胞核畸变率,提高豌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当镧浓度高于0.4 mg/L时,则与镉、汞协同迫害豌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紫菜遗传学研究的发展,紫菜育种手段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选育方法外,诱变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已成为紫菜育种的重要途径.以条斑紫菜绿色突变株(YM)、杂交重组品系Y-H1(F2代,显示条斑紫菜性状)、杂交重组品系Y-H2(F2代,显示条斑紫菜性状)、条斑紫菜栽培品系(YW)和坛紫菜栽培品系(HW)贝壳丝状体为材料,通过调制荧光技术对各丝状体叶绿素荧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紫菜贝壳丝状体最大量子效率(Fv/Fm)没有明显差别.HW和Y-H2贝壳丝状体实际量子效率(△F/Fm')略高于其他供试紫菜品系,YW与Y-H1品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F/Fm’相似,而YM明显低于其他株系;快速光曲线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所有紫菜贝壳丝状体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先上升,后逐步降低.低光照处理各品系在光照强度低于200μmol/(m2·s)时rETR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Y-H2和HW的rETR高于其他品系;高光照处理下,Y-H2和HW藻体rETR高于其他品系,且YM藻体rETR值明显低于其他供试材料.通过最大量子效率、实际量子效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等参数的测定,能够反映不同紫菜株系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而为量化描述不同紫菜选育株系或栽培品系光合特征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草绣球与绣球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绣球和绣球为材料,对其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两种植物对不同环境响应的生理过程和机理。研究发现,草绣球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速率、Yield、qP等均明显低于绣球,表明草绣球光捕获能力及光抑制要比绣球强;当CO2浓度增加时,两者的光合速率短期内都明显增加,但是草绣球光合速率增加更明显,这表明草绣球对CO2浓度的响应要比绣球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草绣球和绣球的光合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是当叶片温度超过28℃,36℃时,草绣球和绣球的光合速率又分别逐渐下降,表明绣球对高温的适应明显要比草绣球强。两种植物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环境变化的趋势也表明植物对光强、CO2和温度的响应调控是分别通过3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WHE对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模型组,WHE大、中、小(87.5、175.0、350.mg/kg)组,VD3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分别肌注地塞米松,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8周后对大鼠进行血清学指标、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WHE可降低地塞米松致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其降低百分率分别为3.7%~8.7%、13.0%~21.9%、6.8%~42.2%、4.7%~10.4%;同时,WHE可升高大鼠血清Ca和BGP水平,增加百分率分别为1.9%~4.5%和1.5%~21.9%。形态学检测表明,WHE能明显增加股骨骨小梁的数目和宽度,提高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结论]WHE可有效地预防地塞米松诱导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