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5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咖啡渣作为咖啡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多糖等成分,对其综合利用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咖啡渣在生活中、养殖业、种植业方面的发展,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旨在为咖啡渣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海拔咖啡和低海拔咖啡质量的不同,对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渔塘桠口村海拔1 400 m和海拔1 200 m的咖啡鲜果的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咖啡鲜果重量、鲜果纵横径、果皮重量、果皮厚度、种子单重、种子纵横径、种子厚度等方面在2种海拔下具有显著差异,在果皮厚度方面,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其他指标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此结果表明,高海拔咖啡的质量优于低海拔咖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咖啡初级加工的各个生产阶段,对中国云南与巴西初级加工现状、机械装备情况及加工品质等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云南咖啡初级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云南咖啡初级加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保山市咖啡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存在的威胁,为保山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定义、类型、研究进展及无融合生殖在咖啡上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无融合生殖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怒江干热河谷高海拔地区不同成熟期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鲜果与咖啡豆的物理性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花芽分化、开花及果实生长时环境条件的差异,咖啡鲜果和咖啡豆在不同成熟期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该地区的咖啡开花及成熟期相对较迟,但咖啡果实成熟充分,果实及咖啡豆颗粒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咖啡品种叶绿素荧光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咖啡对环境的 适应性,为培育适应本地气候的咖啡品种提供基础。【方法】以大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小粒种咖啡卡蒂姆 2 和卡蒂姆 3 为材料,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英国汉莎 FMS-2)和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分别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 和 SPAD。【结果】大粒种和卡蒂姆 2 的 Fo 日变化呈“M”型,中粒种和卡蒂姆 3 的 Fo 日变化呈倒“V”型。 在 15:00,大粒种的 Fo 有明显的下降,达到其低谷 183.20,中粒种达到其顶峰 262.60;卡蒂姆 3 在 17:00 达到 其顶峰 199.44;卡蒂姆 2 在全天大部分时间低于其他 3 个品种。4 个咖啡品种的 Fv/Fm 日变化均呈“V”型,除 了中粒种最低点 0.65 出现在 13:00 外,其余均在 15:00,分别为 0.60、0.66、0.65。相关性分析显示,中粒种 和卡蒂姆 3 与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都有相关性,而大粒种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卡蒂 姆 2 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这 4 个品种与 SPAD 值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一天中,强光、 高温、低湿条件下,大粒种主要以增加热耗散进行自我保护,中粒种、卡蒂姆 2 和卡蒂姆 3 则主要以 PS Ⅱ反应 中心可逆失活和损坏为主要保护机制,且 4 个咖啡品种的 Fv/Fm 先降低后升高,说明卡蒂姆 2、卡蒂姆 3 和中粒 种的 PSII 反应中心可逆性失活;卡蒂姆 2 的 Fo 全天大部分时刻低于其他 3 个品种,且 Fv/Fm 值也较高,因此用 于光反应的能量较多。  相似文献   
18.
咖啡生豆必须经过烘焙才能产生咖啡独特的色、香、味,烘焙也是将咖啡生豆原料从初级农产品转变成精深加工商品的重要环节。种植海拔、品种、生长区域、初加工方式等显著影响咖啡生豆物理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及最适宜的烘焙工艺。在单一品种、产区咖啡豆的基础上,采用同种加工方式产生的咖啡生豆原料经烘焙后,口感也较为单一,杯品风味、醇厚度较差。很多企业不会根据生豆特点调整烘焙曲线与进行拼配,导致消费者对“云南咖啡”精深加工产品认可度低,咖啡产品销量增长与国内咖啡消费增长不成正比。文章通过对云南咖啡原料品质特点、咖啡烘焙与拼配重要性的分析,旨在引起生产者关注,从而提升云南咖啡烘焙质量,提高云南咖啡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焙炒咖啡豆中同时测定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富马酸的测定方法,以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富马酸为对照品,对4种商品焙炒咖啡豆进行含量比较。从磨粉粒度、加粉量、水温、冲泡时间确定样品的提取条件,色谱柱:流动相:Acclaim~(TM)120 C_(18)(4.6 mm×250 n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25∶75,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表明:用常温的纯水提取5 g咖啡粉,咖啡粉用咖啡磨3档磨出,于40℃水温中超声5 min可以很好地提取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富马酸。酒石酸在2.5~3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2;苹果酸在1.25~15.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7;柠檬酸在2~2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1.0000;琥珀酸在0.5~6.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9;没食子酸在0.025~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1.0000;富马酸在0.025~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1.000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100.29%、110.12%、96.55%、98.3%、106.32%。因此,该法具有快速、简洁、重现性好的特点,可用于检测咖啡豆中的有机酸。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现存的最古老朱苦拉古咖啡林的基本情况、保护管理现状和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宾川朱苦拉村的实际情况和古咖啡林自身的生理特征及生长立地条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