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湖南南山牧场研究了在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及各土层中地下生物量均以轮牧制较高;随放牧强度增加,根系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而地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2.
孙跃春  樊奋成 《种子》2003,(6):103-103
种子层积处理是打破种子休眠的一种重要方法,且具有技术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但在生产中常出现这样几个问题:1层积中种子发霉腐烂 即使在低温条件下(1-10℃),真菌等微生物仍能活动,造成层积种子发霉腐烂。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对种子进行精选,  相似文献   
23.
10个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与5个国内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作以简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农1号和2号紫花苜蓿产草量最高,营养价值较优;龙牧801、龙牧803紫花苜蓿产草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国外品种大叶苜蓿、Magna601、农宝、胜利者;美国杂交熊1号产草量最低,营养价值最高;霍普兰德干草产量较高,但其营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24.
预冷打破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跃春  樊奋成  张英俊 《种子》2004,23(10):52-53
预冷处理是打破野生植物种子休眠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处理效果往往有很大差异,本文对国内外种子预冷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并对预冷处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种子预冷处理也叫层积处理、沙藏处理等,是打破种子休眠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适用的种类一般分布在暖温带、温带及寒带,生长地区能提供低温环境.人工预冷处理一般存在需要时间长,处理中如部分种子萌发而有些尚未打破休眠会造祆成出苗不整齐及处理后经干燥可能引起二次休眠等问题.因此,对当前预冷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对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41份紫花苜蓿抗旱鉴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康俊梅  樊奋成  杨青川 《草地学报》2004,12(1):21-23,56
对来自国内外不同种质的4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其7个抗旱鉴定指标,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级聚类,使其归属于3个抗旱等级,分别是:强抗旱、中抗旱和弱抗旱。  相似文献   
26.
2007年通过对24个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产量性状及品质特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其产量性状及品质特性优异的品种有:大叶苜蓿、Magna601、农宝、胜利者、Ladak+、MagnumV-Wet和霍普兰德。  相似文献   
27.
日光辐射对老芒麦再生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顶  李子忠  樊奋成 《草地学报》2003,11(4):338-342
采用CI 31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在晴天和阴天对老芒麦再生草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及蒸腾速率等相关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不同日光辐射下,再生草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晴天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晴天或阴天,光合有效辐射和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一致,其主导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排序为: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其中可控因子是蒸腾速率,而蒸腾速率则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因此保持老芒麦再生草旺盛的蒸腾速率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
刈割对白三叶叶组织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奋成  王培 《草地学报》1995,3(4):311-316
运用组织转化的理论与方法,对白三叶在不同刈割频度和留茬高度下的叶粗生长率、枯死率、净生产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组织粗生长率以L区(42天×10.0cm)和H区(28天×10.0cm)最高,分别为18.19kg/ha·d和15.93kg/ha·d;枯死率也以L区最高,为9.91kg/ha·d;而净生产率则以B区(14天×5.0cm)处理最高,为11.01kg/h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