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业科学   5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品种的脂肪酸及其组分的含量,选取97个小麦品种(系),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其全麦粉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初步分析了部分品种(系)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总脂肪酸平均含量为1.91%,其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37%、0.02%、0.27%、1.17%和0.08%,分别占总脂肪酸组成的20%、1%、14%、61%和4%.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9%;总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正态分布,变异幅度较大;总脂肪酸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组分含量相关极显著,而与亚麻酸的含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2.
为了丰富可利用的植物凝集素基因,获得具有较高抗蚜水平的小麦新种质,采用"Gene Shuffling"策略人工合成中国水仙凝集素基因(s NTL),并转化小麦以分析其抗蚜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小麦遗传密码偏好性人工合成了植物凝集素s NTL基因,并构建了s NTL表达载体;用基因枪转化小麦品种中优9507和丰优6号的幼胚愈伤组织,经PPT筛选和分化后,获得T0植株,对T0植株进行PCR筛选而获得阳性植株28株。并经过连续PCR检测,表明s NTL基因已经初步与小麦基因组进行整合并且能够稳定表达。对T2转基因株系进行室内离体叶片抗虫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转s NTL株系使蚜虫致死率达到53.1%~59.4%,其中转基因株系zy9-4的蚜虫致死率最高,比其对照品种中优9507高24.8%,同时其蚜虫增长率最小为22.1%,比对照品种中优9507低了约49.6%;转基因株系fy4-2使蚜虫致死率比对照(丰优6号)高约14.1%,而其蚜虫增长率比对照降低达到33.4%。对T3转基因株系田间鉴定结果显示,同对照中优9507相比,zy9-4、zy9-8单分蘖蚜虫发生量分别降低51.4%,45.1%,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y4-2、fy4-4与对照丰优6号相比,单分蘖蚜虫发生量降低水平分别为58.7%,76.9%。综合室内与田间抗虫鉴定结果证明,利用人工合成的s NTL基因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蚜性。  相似文献   
33.
正农大5181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心于2005年以农大3097为母本、轮选987为父本,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经系谱法连续选择育成的高产冬小麦品种,系谱号:2005BJ03-0-3-5-1-0。其组合配制目标为:针对"轮选987"成熟期晚、千粒重偏低的缺点,选择早熟、大粒品系"农大3097"与之配制组合,以期选育出保持"轮选987"产量高、适应性强、白粉病抗性好等优点并克服其缺点的新品种。选育结果实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34.
为了揭示小麦抗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在田间蚜虫圃对150份小麦品种(系)孕穗期和灌浆期蚜量比值进行2年对比的基础上,选取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利用筛选的54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检测了43个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54对SSR标记在这43份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中检测到365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到2~18个等位变异,平均为6.7个;从每条谱带在所有材料中出现的频率来看,变异范围为2.3%~97.7%;多态性信息量为0.05~0.91,平均为0.65;43个小麦品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30~0.90,平均为0.52;SSR标记聚类分析在相对遗传距离为0.55处将43个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分为五大类群。选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时尽可能选择聚类图中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抗蚜品种京冬6号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余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可作为新的抗源用于抗蚜育种。因此,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以为培育和推广抗蚜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外源基因遗传表达的稳定性、转基因小麦农艺性状和抗蚜效果,为转基因小麦商品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10年度在北京市进行转基因安全评价中间试验,田间调查转基因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等各种农艺性状和田间的抗蚜虫效果,并与室内抗蚜鉴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4代转sGNA基因小麦株系2-5、3-7、3-20和5-20均为纯合株系.在田间栽培条件下,个体生长发育正常,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所需的天数与对照基本一致,生长特性没有发生变化;但转基因小麦在株高、分蘖数、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等性状上与对照存在差异,千粒重和小穗数达到了显著水平.这4个株系都具有抑蚜效果,麦蚜虫口密度抑制率2.3;~48.3;.在转基因株系单分蘖上着生的蚜虫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结论]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表现正常,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和表达,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蚜虫效果.  相似文献   
36.
利用RNAi技术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用基因枪将前期工作中构建的sbeⅡb RNAi表达载体pBAC413导入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经过筛选获得了12 株转化再生植株,其中6 个植株获得了结实种子。DNA点杂交、PCR扩增和PCR-Southern均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T0代再生植株玉米基因组中。对T1代转基因玉米籽粒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淀粉含量比对照没有显著变化,其中1个转基因玉米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5.6%。  相似文献   
37.
利用正义RNAi技术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利用正义RNAi技术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效果,用基因枪法将构建的sbeⅡb正义RNAi表达载体pBAC506和pBAC508(筛选标记基因分别为35S启动子及Adh1-intron1增强驱动的epsps和bar)导入玉米(Zea mays)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分化和再生获得了44株转基因当代植株,经PCR扩增、PCR-Southern检测有30株为阳性.选择9株健壮的阳性植株进行基因组South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7株T0植株整合了目的基因,其中4株整合了1个转基因拷贝,2株整合了2个转基因拷贝,1株整合了3个转基因拷贝.这7株中有2株结实,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3.22%和24.60%,有一定的小幅提高.下一步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基因枪转化,得到比较大的转基因群体,以对更多转基因后代进行鉴定,期望筛选出外源基因多拷贝插入和直链淀粉含量大幅提高的株系.  相似文献   
38.
普通小麦品种(系)籽粒的铁含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初步调查和评价我国普通小麦品种籽粒铁蛋白含量的分布状况,从我国品种中筛选铁含量高的基因型,为下一步高铁小麦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本研究随机选取了83个不同的小麦栽培品种(系),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小麦籽粒中的铁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小麦籽粒铁含量变化范围较广,从5.64mg?kg-1到59.5mg?kg-1,平均值为30.13mg?kg-1,变异系数14.56,变异幅度比较大;籽粒铁含量为10~50mg?kg-1的品种占85.55%,而籽粒铁含量高于50mg/kg的仅占10.84%,在品种间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趋势;四月糙、金裹银、灰三糙等3个农家品种的铁含量超过了50mg?kg-1,说明在农家品种中存在着高铁含量的种质资源。农大3753等四个“有色”品种铁含量在40mg?kg-1左右,属于中高水平。  相似文献   
39.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面粉和面食品的色度是小麦磨粉品质和面食品的主要评价指标.。特别是面条、馒头、饺子、烙饼等中式食品对白度的要求相当高。.多酚氧化酶(PPO)与小麦面粉及其面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褐变直接相关.。同时,多酚氧化酶种类的遗传变异和表达差异也决定小麦籽粒中的PPO总活性高低,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面粉的白度。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多酚氧化酶生化机理、分布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分析以及与品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根据多酚氧化酶的表达特性,讨论了小麦高白度新品种选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0.
小麦成熟胚培养方法的优化及其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小麦成熟胚培养体系,在前人报道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小麦成熟种子处理及取胚方法进行了改进,发现胚切伤略带胚乳的取胚方法及浸泡过夜后4C低温处理法可以提高小麦成熟胚的再生效率;从19个小麦品种(系)中筛选出5个在此培养体系下具有较高再生率的基因型,分别为农大408、农大3787、保丰104、农大3965和京花1号,其再生率分别为73.1 1%、68.30%、65.30%、63.40%和57.60%.进一步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对小麦品种辽春18和保丰104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转化,分别获得转GUS基因和转Gcn5RNAi基因的小麦T代植株,经分子检测其转化率分别达到1.35%和1.80%.证明优化后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小麦遗传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