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基于最小偏差的林分生长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Bates J M和Granger C W J的组合预测方法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最小偏差的林分生长组合预测模型.并介绍了模型求解的方法.由实例证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大大地改善预测效果,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在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应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胸径、树高、密度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阶数为1时,胸径和树高互为Granger原因,这从理论上证明建立胸径和树高模型和密度管理曲线是合理的。当滞后阶数为2时,密度是胸径、树高的Granger原因,树高是胸径的Granger原因,胸径不再是树高的Granger原因,说明胸径、树高、密度3个林分因子中,密度、树高的影响更深远,所以在森林培养时,一方面要更加注意林分密度,优化林木的营养空间,促进林木因子的全面生长,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对树高的培养,以维持树高对胸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多项式法航空相片几何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航空相片纠正多采用光学仪器进行纠正 ,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有一定的局限 ,从而影响纠正后的航片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 ,该文采用数字技术 ,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MAPPER 6 2帮助下 ,对航空相片采用了不同控制点数 ,不同次数的多项式分别进行几何位置纠正 ,其校正空间为高斯投影系统 ,并对不同的纠正结果进行了精度比较和分析 .结果表明 :多项式法对地形较平坦地区的航空相片纠正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除采用 4个控制点的线性纠正方法误差较大外 ,控制点数的增加 ,以及采用一次、二次和三次多项式对航空相片纠正的精度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还表明 ,控制点匹配的准确性是影响该次研究精度的关键 .  相似文献   
104.
桉树林下植被他感作用与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商品用材树种,桉树林的生态性一直备受争议。文章用扩大圆样地法,研究了桉树林下的他感作用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桉树林下的他感作用明显,作用范围为0~15D,其中他感作用最强区域为5~10D范围。在研究区内,对含羞草、山芝麻和桃金娘的他感作用较为敏感。桉树林下的植物多样性较丰富,有15种植物之多。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林权变更中时间信息、属性和空间变化信息,构建基于事件语义的时空数据模型,此模型用时间表、属性表和时空图分别描述林权变更过程中的时间信息、属性和空间变化信息,使用动作表描述林权变更过程中的空间变化类型.此模型使用SQL语言能够方便地进行时空信息查询,并能对某一状态林地的历史进行回溯.  相似文献   
106.
不同龄组杉木林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小玉  李际平  杨静  闫文德 《土壤》2019,51(2):290-296
为了阐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湖南省金洞林场选择立地因子基本一致的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分别设置3块20 m×30 m样地,在每个样地利用S形5点取样法分层(0~15、15~30、30~45、45~60 cm)采取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显示:5个龄组杉木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分别为11.02~14.74、1.65~1.84、0.26~0.35 g/kg。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随着杉木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了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而土壤全磷的含量则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都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的规律,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土壤全氮下降幅度近熟林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而土壤全磷含量随着土层下降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5个龄组杉木林0~60 cm土壤C:N、C:P和N:P变化范围分别为6.94~8.53、49.03~53.07和5.79~7.74,土壤C:N随着杉木年龄的增加表现出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C:P和N:P则表现出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C:P和N:P随土层下降而减少,而土壤C:N随着土层下降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7.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000株/hm^2)、中密度(B:1200~1600株/hm^2)、高密度(C:2000~2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200~1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  相似文献   
108.
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南方集体林区呈现出以分户经营为主体的基本格局,在明晰经营主体林业产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有序的林地使用权流转,实现林业规模经营已成必然趋势.本文以湖南省L县案例为中心.运用参与式农村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概述不同林地使用权流转类型的运行模式和流转意愿的基础上,分析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动机,指出林地使用权流转形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9.
<正> 就我国现状而言,林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危机。为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把现有森林资源建设成一个能满足多方面需求的新的资源体系,就有必要把林业这一特定对象做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对该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测定和研究。为此,本文将以广东省雷州林业局为试点,用林业系统工程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0.
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寿林场作为研究区域,将杉木人工林按龄组划为幼龄林、中林龄和近熟林,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环刀法和烘干法对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中龄林(1.44 g/cm3)>近熟林(1.37 g/cm3)>幼龄林(1.36g/cm3);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厚度增加而减小,毛管孔隙度为幼龄林(30.32%)>中龄林(17.26%)>近熟林(14.4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非毛管孔隙度为近熟龄(36.66%)>中林龄(28.61%)>幼龄林(18.55%);根据土壤蓄水能力的大小,可以得出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为近熟林(107.74t/hm2)>中龄林(81.24 t/hm2)>幼龄林(57.43 t/hm2);随着杉木林龄的增大,水源涵养功能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