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2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目的】 氮素作为水稻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显著影响稻米品质的形成。明确氮素水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不同品种对氮素的敏感性,可为水稻的优质育种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两因素裂区大田试验方法,主区为三个施氮水平 (N 0、90、180 kg/hm2),裂区为15个骨干恢复系和宜香优2115水稻材料。分析了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调查了供试材料的氮素敏感性。 【结果】 1) 随氮素水平的提高,稻米精米率及长宽比变化较小,但稻米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与N0处理相比,N90与N180处理下稻米糙米率分别提高0.8%、1.4%;整精米率分别提高5.7%、7.9%;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则显著降低,与N0处理相比,N90与N180处理下稻米垩白度分别降低26.1%、55.0%;垩白粒率分别降低12.6%、32.8%。2) 氮素水平显著影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指标。随施氮量提高,稻米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及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消减值、崩解值、糊化温度及峰值时间变化较小。3) 聚类分析表明,施氮水平影响着水稻恢复系对氮素的敏感性。N90水平下,低氮敏感型包括乐恢188、成恢727及沪恢602;低氮中间型包括绵恢725、沪恢17、绵恢523及西科恢768;低氮迟钝型包括明恢63、多恢1号、成恢838(718、3023)、雅恢2115、蜀恢498(527)、宜香优2115。N180水平下,氮敏感型包括乐恢188、绵恢725、沪恢17、西科恢768;氮中间型包括明恢63、多恢1号、蜀恢498(527) 及宜香优2115;氮迟钝型由雅恢2115、成恢3203(838、718、727)、绵恢523及沪恢602组成。 【结论】 提高氮素水平可有效改善四川省骨干恢复系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调节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其中雅恢2115、成恢3203(838、727、718) 及沪恢602品质较高且随氮素变化较小,属于氮迟钝品系,此类品系在低氮条件下品质属性变化较小。乐恢188、绵恢725、沪恢17及西科恢768属于氮敏感品系,此类品系对氮敏感度高,品质受氮素影响较大。氮中间品系则包括明恢63、多恢1号、蜀恢498(527) 及宜香优2115。   相似文献   
42.
施氮量对南方甜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明南方鲜食玉米区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甜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 【方法】 选用国审甜玉米品种粤甜16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施氮量处理 (N 0、100、150、200、250、300、450 kg/hm2),连续进行2年的大田试验 (2015—2016年)。在雄穗开花期和乳熟收获期测定甜玉米植株及各器官干重、钾养分含量,研究分次施肥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乳熟收获期植株体内的钾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比例、钾收获指数和效率,以及对花后钾素同化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结果】 在2个生长季,施氮量均显著影响甜玉米植株体内的钾素吸收量。在低于N250水平时,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的钾素吸收量差异主要是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和植株钾浓度不同所引起;在高于N250水平时,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的钾素吸收量差异主要是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随着施氮量增加 (0~450 kg/hm2),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钾素吸收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施氮量0~250 kg/hm2之间,鲜穗产量、穗钾素含量、钾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施氮量250~450 kg/hm2之间,鲜穗产量、穗钾素含量呈现平稳略波动的趋势,钾素收获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 (0~450 kg/hm2),生产单位鲜穗所需的钾素量呈现先下降后略微波动的趋势。当施氮量高于250 kg/hm2时,植株对钾素的吸收积累量增加,但主要是茎鞘叶部分,穗部的吸收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施氮量显著影响花后根系同化吸收、茎鞘转运和叶片转运对穗的钾贡献,在一定范围内 (低于N 250 kg/hm2),增施氮肥可以提高茎鞘、叶片对穗钾的花后转运量,随着施氮量增大 (高于250 kg/hm2),茎鞘、叶片钾的转运量不再增加,在施N 250 kg/hm2 时,茎鞘、叶片的钾素转运量达到峰值,粤甜16的穗钾来自花后茎鞘转运、叶转运、花后氮同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34.1%、30.8%、35.1%。 【结论】 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植株的钾素吸收积累的影响呈现阶段性差异;在N 250 kg/hm2时,鲜穗产量和钾素的吸收利用率均较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利用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的方式是否诱导人体肱二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模型。方法 实验对象从在校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60名,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造模组做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运动两组,每组25个,每个动作操作时间20秒,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观察志愿者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主观酸痛阈、主观体力等级评定量表(RPE)、DOMS临床评价(CEC)等级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造模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后24 h和48 h主观酸痛阈低于对照组,试验后72 h CK高于对照组,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 RPE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120 h CE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试验后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24 h、48 h和72 h主观酸痛阈明显低于试验前,试验后48 h、72 h和120 h CK高于试验前,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 RPE明显高于试验前,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120 h CEC高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可以诱导肱二头肌DOMS模型,各项指标变化符合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杂交稻机插不同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2个不同株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基本苗42万苗/hm2,固定行距为30 cm,设置穴距为12、17、23 cm,每穴内苗数为1.5、2.1、2.9苗,比较分析田间配置对水稻分蘖、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穴茎蘖数和群体茎蘖数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生育时期单穴茎蘖数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的分蘖成穗率在低穴高苗配置下最高;在不同田间配置下水稻单穴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在低穴高苗配置下具有较大的单穴叶面积和单穴干物质量;3种田间配置下的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基本苗一致,单位面积穴数减少并不会影响最终有效穗的数量进而影响产量,减穴不减苗,低穴高苗也可以取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不同水稻品种谷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选用5个代表性的南方籼稻品种,分析其谷壳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和ABTS(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自由基清除能力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 5个不同籼稻品种谷壳的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42.8-123.0、260.9-325.2和320.2-398.3 mg GAE/100 g DW,其结合态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78.9%;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34.0-58.0、47.9-64.4和82.0-115.7 mg CE/100 g DW,其结合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56.4%;稻壳中的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其中游离态酚类物质以丁香酸和香豆酸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25.09 μg•g-1 DW和31.21 μg•g-1 DW;结合态酚类物质以香豆酸含量为主,平均含量为2141.61 μg•g-1 DW。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37.7-106.0、217.9-281.0和269.3-370.3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FRAP百分比平均为77.3%;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ABTS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26.3-85.8、67.2-111.9和93.4-155.2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ABTS百分比平均为64.8%。【结论】稻壳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稻壳总酚、总黄酮含量、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均以结合态形式为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提示水稻谷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6.
超级稻专用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超级稻专用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的适应性,以常规超级稻合美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超级稻专用肥(SSF)对人工插秧、机插秧、撒直播、免耕撤直播、机穴直播、抛秧、免耕抛秧7种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化肥(CK)相比较,SSF显著提高人工插秧、机插秧、撒直播、免耕撒直播、机穴直播、抛秧、免耕抛秧7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提高20.03%、12.36%、22.26%、9.2%、22%、21.93%和17.56%; SSF亦能显著提高人工插秧和机插秧稻米的胶稠度,以及撒直播稻米的蛋白质含量,而显著降低了抛秧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超级稻专用肥对上述7种种植方式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7.
对毛竹材弧形竹片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缩率越大,弦向平均干缩率大于径向平均干缩率;弦向竹青侧干缩率高于竹黄侧干缩率;当含水率降至5%以下时,干缩率趋于稳定;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弧形竹片依次产生翘曲、皱缩及开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48.
银山9号(原名:豫早杂9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短季杂交棉新品种。2010年3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250号)。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为豫审棉2010018。  相似文献   
49.
一、苦瓜的植株调整 1、支架。苦瓜侧蔓多,应插篱笆架,使茎蔓比较充分地分布在架上。有条件的最好用尼龙线织成网架,既可减少遮光,茎蔓又能分布均匀。用直径1.5—2.0厘米的竹竿做支架时,行与行之间要拉好抗风桩。  相似文献   
50.
基于AMMI模型分析棉花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MM I模型,对2008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9个试验点共13个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间的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棉21和济隆棉6号2个品种的稳定性比较较好;西华试验点具有较强的棉花品种判别力,是鉴定棉花品种稳定性比较理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