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业科学   8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完善小麦遗传图谱并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以小麦京771和Pm97034及其173个后代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利用906对SSR引物筛选出RIL群体双亲表现多态性的引物270对,多态性频率为29.8%.利用这270对引物对RIL群体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84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利用其中的129个标记构建小麦分子的遗传连锁图谱.用Mapmaker 3.0和Mapdraw V2.1软件将129个SSR位点绘在小麦遗传连锁图上,该图谱覆盖小麦基因组全长2 106.2 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6.32 cM.  相似文献   
22.
利用Wx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面条专用优质小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中国春”及其缺体-四体对wx-B1基因的STS标记进行了定位,并对一些小麦品种及3个高代糯麦株系做了鉴定,结果与Wx蛋白的SDS-PAGE一致.用该STS分子标记和其它方法,从组合江苏白火麦×关东107的F2分离群体中筛选出8种WX基因型,其中3种基因型为自然界中所没有.采用桥梁亲本法,同时利用wx-B1基因的STS标记和显微镜检辅助选择,经过3代杂交转育获得了含wx-Blb的接近京411的4A单体代换系,为优质面条专用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广泛的遗传材料.利用WX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3.
野生二粒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方法 ,对 172份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WM- GS)组成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发现 ,这 172份野生二粒小麦 1B染色体上的HMW- GS有 19种变异类型 ,比普通小麦 1B染色体上 HMW- GS的变异类型丰富得多 ,其中有 8种 (6 * 8* ,6 8* ,2 2 ,6 * 8,7* 9,7* 9* ,7* 8* ,7* 8)为普通小麦中不常见类型 ,各个亚基的分布频率不同 ,17 18亚基分布频率最高 (2 9.6 5 % ) ,并且存在 3种普通小麦中不存在的特殊亚基 (图 1中加 ?的类型 ) ;1A染色体上的 HMW- GS有4种变异类型 ,其中一个亚基 (自定义为 1* )以前未见报道。发现野生二粒小麦 HMW- GS组成中 Glu- B1位点的 17 18亚基和 Glu- A1位点的 1亚基出现频率比普通小麦中出现的频率高。这些试验数据可为野生二粒小麦上特异HMW- GS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普通小麦京771和Pm97034及其175个重组自交系RIL(F2:8)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谷蛋白溶涨指数(SIG)及其净遗传增量在籽粒灌浆到成熟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RIL后代家系SIG值的变化规律与两亲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呈现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即通常在花后17d和花后27d达到高峰,在花后22d左右达最低值,在成熟期SIG值略低于其最大值。不同发育阶段的SIG条件遗传分析表明,控制SIG值的基因在整个籽粒灌浆时期都有表达,大多数后代家系在花后17和27d左右是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而花后22d左右是基因表达的低谷期,各阶段基因净表达量的变化与SIG观测值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5.
小麦谷蛋白膨胀指数发育动态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检测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谷蛋白膨胀指数(SIG)的QTL,阐明不同QTL的时空表达方式,揭示SIG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方法】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的17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小麦谷蛋白膨胀指数(SIG)发育动态进行了QTL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8个非条件QTL和5个条件QTL,但没有一个QTL能在5个时期都有效应。花后17d是控制SIG形成基因表达的活跃期,非条件分析和条件分析各检测到2个QTL位点,这4个位点分别位于1D、7D和4D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能解释15.5%的净表型变异。花后22 d,控制SIG的基因表达量很少,SIG表型值出现“低谷”。【结论】SIG值呈现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规律;这些控制SIG的基因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表达,没有一个基因能在小麦籽粒生长发育的所有阶段都表达。  相似文献   
26.
140个冬小麦品种(系)对UV-B辐射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不同小麦基因型对UV-B辐射响应的差异,以中国黄淮地区140个冬小麦育成品种(系)为材料,在苗期施加4.3kJ·m~(-2)·d~(-1)的UV-B辐射,培养15d后,测定相关的生物量(株高、鲜重、干重)、色素相对含量(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光化学植被指数(PRI)等指标,计算UV-B辐射下的响应指数,并根据冬小麦幼苗干重响应指数对140个品种(系)进行了UV-B耐性分类。结果表明,140个冬小麦幼苗的7个被检测指标对UV-B辐射的响应不尽相同。对7个被测指标响应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反映植物生物量指标的响应指数与色素指标的响应指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有39个品种(系)的幼苗对UV-B辐射敏感,其中,9305031-2的干重降低幅度最大(34.8%);抗UV-B辐射的品种(系)有36个,其中,京10531干重增加幅度最大(71.0%);其他65个品种(系)对UV-B辐射不敏感。  相似文献   
27.
~(60)Coγ辐射处理“农大179”M_2代性状变异类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普通小麦品种“农大179”的种子为材料,用250Gy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M1收获后全部种植,从M2代随机选取655个单株,并对其农艺性状、淀粉糊化特性及面粉色泽等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到千粒重高达71.26g和70.89g的变异单株两份,糊化温度为83.9℃和86.4℃的变异单株两份,反弹值为14cP的类似糯麦的变异单株1份及综合品质性状优良的单株9份。通过对M2群体中单株的分析检测认为辐射诱变不仅可改良小麦的农艺性状、子粒外观性状,同时对小麦的淀粉品质性状的诱变作用也很明显,因此结合RVA检测技术在诱变群体中对变异筛选可对小麦育种尤其是小麦品质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给GMP性状在后代中的选择提供依据,以17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分析了单株籽粒GMP含量在不同组合F2群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F2代单株籽粒GMP含量的分布是连续的,呈正态或偏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在不同亲本的组合后代中,F2代单株籽粒GMP表现出不同的分布倾向,70.6%的组合以超高亲和倾高亲分布为主,出现23.5%近中亲和5.9%倾低亲分布,无超低亲分离现象.因此,在具有不同GMP含量亲本的杂交组合后代分离群体中,能够筛选出高GMP含量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9.
两种浊化剂在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测定中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两种浊化剂5-磺基水杨酸-无水硫酸钠(SSA-SS)和三氟乙酸(TCA)在比浊法测定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中的有效性,选用黄淮冬麦区有代表性的4个强筋小麦品种和4个中弱筋小麦品种组配的杂种F2代面粉为材料,采用1%DTT的50%正丙醇溶液提取GMP,分别用浊化剂SSA-SS和TCA浊化,再用酶标仪(波长540nm)连续(10~90min)测定不同基因型小麦的GMP提取液的吸光值。结果表明:(1)以SSA—SS为浊化剂时,牛血清蛋白浓度与吸光值的直线回归关系极其密切(r=0.9980);以TCA为浊化剂时,牛血清蛋白浓度与吸光值的直线回归关系较差。(2)以SSA-SS为浊化荆时,各种基因型小麦GMP提取液的吸光值在30min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TCA为浊化剂时,各种基因型小麦GMP提取液的吸光值随时间不断增加。说明比浊法测定小麦GMP含量时,以SSA-SS为浊化剂,加样振荡后10~30min内测定的结果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