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3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试验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应用系统聚类中的最短距离法,重心法和类平均法对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重心法和类平均法效果较好,并根据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品种耐性的相关性,将11个品种(系)的耐肥性分为三大类型,其中D041为一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湿性研究:Ⅰ.小麦湿害的临界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13.
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指标与含糖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光合作用是作物高产的生理基础。关于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对籽粒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前人已有较多报道。但以往的研究试验的品种有限,测定的旗叶生理指标较少,更没有系统分析旗叶光合生理指标与光合产物——叶片含糖量之间的关系。以湖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和育成的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粒型品种旗叶光合生理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叶片含糖量的关系,可丰富小麦高产育种和栽培理论。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播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播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初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由温、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此,将其定名为“生态核不育大麦”。本文着重介绍该不育大麦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遗传特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矮败小麦胚芽鞘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矮败小麦育性,株高和鞘长三性状相互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与矮秆基因(Rht10)紧密连锁,同时发现矮败小麦的短芽鞘与矮秆性紧密相关,其短芽鞘特性可作为太谷核不育基因的早期形态标记。通过短芽鞘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准确率因组合而异,平均为88.2%。用20mg.kg^-^1GA3浸种处理可明显促进可育株芽鞘伸长,但对不育株芽鞘伸长作用不明显,从而加大可育株  相似文献   
16.
优质小麦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5个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等目标性状在鄂西北麦区的表现。结果表明,本地区品质表现最好的为优质小麦品种豫麦28,该品种在密度为120万/hm^2基本苗、基肥为105 ̄135kg/hm^2纯氮、拔节期追肥小于37.5kg/hm^2纯氮、开花期追肥为45 ̄75kg/hm^2纯氮的条件下,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7.
小麦灌浆期在田间用人工遮光(光照相当于自然光照的8.3和16.7%),研究鄂恩1号等四个品种对弱光的反应。在弱光条件下,供试的四个品种均较其对照减产,其中鄂麦6号和2162两品种减产率显著高于鄂恩1号和襄麦8号。灌浆速度,叶片的光合能力、以及叶茎贮藏物质运转量不同反映了各个品种对弱光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Richards方程模拟三个典型小麦品种的灌浆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ichards方程能较好地模拟小麦子粒的灌浆过程.大粒饱满品种鄂恩1号子粒灌浆活跃期长,灌浆后期子粒增重势头旺盛;大粒不饱满品系“95A-10“子粒灌浆活跃期短,光合产物供应不足,“流“不通畅是限制子粒增重的主要因素;小粒饱满品种华麦8号的灌浆特性介于二者之间.鄂恩1号、“95A-10“为强、弱势子粒灌浆同步型品种;鄂恩1号的灌浆曲线偏左,“95A-10“的灌浆曲线偏右.华麦8号为强、弱势子粒灌浆异步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20.
小麦不同品种耐湿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及其预测   总被引:84,自引:7,他引:84  
 把小麦各生理指标的耐湿系数作为衡量小麦单项耐湿能力大小的指标 ,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单项耐湿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 ,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每一品种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后 ,便可较准确地评价各品种的耐湿性。同时利用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与单项指标间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其它小麦品种耐湿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