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3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木兰科6属27种植物的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镜观测方法,对采自云南昆明树木园的木兰科6属27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木兰科植物的叶片均为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均具有圆形或近圆形油细胞;叶脉维管束韧皮纤维排列连续或不连续,成环状或轮状。(2)叶片下表皮细胞是否为具明显乳突的细胞和主脉维管束韧皮纤维细胞排列是否连续可明确区分木兰亚科和鹅掌楸亚科。(3)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以对秃木兰属和鹅掌楸属进行明确区分,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油细胞大小和分布密度等余下性状则在数值上均存在属间重叠现象,不宜作为属间分类性状。(4)基于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的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吻合度较基于平均值的聚类结果大,最大值和最小值比平均值更能表征研究对象。总之,表皮、下皮、叶肉组织和油细胞等部分叶片解剖学特征在探讨木兰科科下等级如亚科、部分属和部分种的分类地位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主要用于促情、促排卵、促受胎和同期发情。可肌肉或皮下注射GnRH,用量为100~500单位/次。催产素(OXT)常用于促进母羊分娩,治疗胎衣不下、子官脱出、子宫出血和子宫内容物(如恶露、  相似文献   
33.
玉米纸筒秧苗移栽是一项有别于传统直播的新型栽培技术,采用人工大棚内纸筒育苗、适龄秧苗移栽的方式有效提高玉米生产期,彻底解决春季干旱、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玉米纸筒育苗移栽机克服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移栽效率低和作业质量不标准的显著缺点,为玉米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提供机具载体保证。该机设计了具有自动给苗、剔苗、补苗功能的上秧摆苗机器人系统,可实现纸筒秧苗的自动抓取分离及码放,秧册自动进给,自动剔除无苗、弱苗纸筒及加速补苗等功能,整机采用全液压驱动系统及以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该机将自动取秧、数字识别无苗纸筒并自动剔除,有苗纸筒带式水平输送和垂直接力输送、垄上破茬开沟、零速投苗栽植、垄型整理、滤水覆土等作业有机地整合在单台移栽机上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玉米纸筒秧苗移栽作业的标准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3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2月份采摘的峨眉含笑、南亚含笑、毛果含笑叶片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峨眉含笑、南亚含笑、毛果含笑叶片经SDE提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峨眉含笑28种、毛果含笑20种、南亚含笑29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3.54%、88.15%和92.58%。3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3种植物共有的化合物有α-愈创木烯、匙叶桉油醇、c-木罗烯、绿叶烯、马兜铃烯、α-胡椒烯、1(10),4-杜松二烯、反式-去氢白菖烯、tau-杜松醇、tau-木罗醇和α-杜松醇等11种。这3种植物挥发油中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从组分多度相似百分率的分析结果看,峨眉含笑与毛果含笑的组分多度相似百分率为41.33%,处于极近似水平,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关系较密切,而南亚含笑与毛果含笑以及与峨眉含笑的组分多度相似百分率分别为30.19%和29.73%,处于较近似水平,组成关系相对较疏远。  相似文献   
35.
以紫薇种子为材料,采用冷水浸泡2d、40℃恒温水浴24h、50℃恒温水浴12h、55℃恒温水浴30min 4种不同催芽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芽方式对紫薇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55℃恒温水浴30min的催芽方式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势较高;40℃恒温水浴的催芽方式种子发芽势最高,但发芽率最低;50℃恒温水浴12h的催芽方式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极低。总体而言,不同催芽方式对紫薇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该试验为紫薇播种催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6.
对加强和改进病害测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病害逐年加重,给养殖生产造成了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水产养殖病害损失年均超过百亿元。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特别是疫情的频发,水产养殖用药和药残问题也日渐突出,由此引发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和国际贸易等一系列问题。水生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7.
七月份,全省15市共对35个养殖品种(其中鱼类20种,甲壳类8种,贝类3种,藻类2种,爬行类1种,棘皮动物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测报数据显示,七月全省共有草鱼、鲤、鲢、鳙、鲟、罗非鱼、白斑狗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扇贝和刺参11个养殖品种发生了 14种病害,其中包含细菌性疾病5种、寄生虫病3种、真菌性疾病1种、非病源性病害1种和不明病因疾病4种。其余24个养殖品种本月未监测到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38.
五月份,全省15市共对31个养殖品种(其中鱼类19种,甲壳类5种,贝类3种,藻类2种,爬行类1种,棘皮动物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根据测报数据,五月全省共有草鱼、鲤鱼、鲟鱼、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刺参6个养殖品种发生了 11种病害,其中包含细菌性疾病6种、寄生虫病3种、真菌性疾病1种和不明病因疾病1种。  相似文献   
39.
为确定玉米5大杂优群苞叶表型可塑性在异地引种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收集了我国玉米5大杂优群50份自交系,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2015年在北京市和201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3种环境下测定各杂优群的自交系在不同环境的苞叶性状,计算苞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杂优群间苞叶长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ength, PHL)、宽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width, PHW)和层数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ayer number, PHN)的差异和杂优群内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环境和生长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苞叶性状受环境影响显著;在全部测定群体、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群中PHL与PHW呈显著正相关,在瑞德群中PHL与PHN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血缘玉米种质的苞叶表型可塑性存在明显差异,PHL与PHW表现出协同调控的特点;旅大红骨群的苞叶长度和PB群的苞叶长度、宽度对环境不敏感,这2个性状异地引种时会保持稳定;兰卡斯特群PHL较大,且符合苞叶性状南长北短的要求,这类育种材料适合南北方异地引种;气象因子中平均温度和湿度在玉米生长前期差异较大,日照时间在玉米生长的前、中和后期都有一个差异较大的时段。因此,高温区适时早播,低温区适时晚播,有利于减少环境间的苞叶差异。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可减轻水稻幼穗分化期低温胁迫的技术途径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即日排夜灌,灌溉水深4~5 cm(H1)、日排夜灌,灌溉水深8~10 cm(H2)、深水灌溉,保持水深8~10 cm(H3)3个处理,以稻田湿润处理,水层0~1cm为对照(CK),研究幼穗分化期遭遇低温条件下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对双季早稻有关温度、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间,不同灌水处理后叶片温度、土层温度和冠层温度较CK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H2增温效果最好;低温期间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细胞间CO2浓度(Ci)、叶片气孔导度(Gs)均逐渐降低,以H2降低幅度最小;受低温影响,各灌水处理抗性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H2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幅度、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均低于其他处理,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幅度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各灌水处理均可达到增产效果,其中以H2效果最佳,遭遇低温明显的2014年第一播期和2015年第二播期H2较CK分别增产5.66%和4.80%;产量结构上,各灌水处理较CK在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上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其中H2效果最好。综上,日排夜灌8~10 cm水深是增强早稻幼穗分化期抵御低温最为有效的农艺措施。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抵抗水稻幼穗分化期低温的农艺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