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净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秦杂油3号和秦优7号)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环境因子和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发育时期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秦优7号的在各时期净光合速率大于秦优3号,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一致,也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而蒸腾速率为花期>薹期>角果期>苗期,胞间CO2浓度则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净光合速率的改变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能力也有差异,角果弱于叶片。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通过提高油菜种子亚麻酸含量途径增加中国人群亚麻酸的摄入量,提高健康水平的工作进程。结合文献资料,在剖析开展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的意义、可行性、难点及可利用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策略与技术途径。在工作实践中,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建并完善"油菜高亚麻酸种质的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油菜高亚麻酸种质资源筛选和高亚麻酸育种取得良好成效:油菜种质资源的整体亚麻酸含量、具有较高亚麻酸含量种质的百分比率、亚麻酸含量最高值、亚麻酸含量15%的种质数量均明显增加;获得一批亚麻酸含量大于15%(最高含量达21%)的甘蓝型油菜非转基因种质,育成高亚麻酸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种‘秦杂油7号’通过国家品种登记;2个亚麻酸含量15%左右的杂交种正在申请品种登记。发现在A02、C02及A06染色体上存在多个与亚麻酸显著关联SNP位点。提出开展基础机理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高亚麻酸种质资源创新、综合评价和利用研究,构建高亚麻酸育种体系,规化高效保优栽培技术路线,开展油菜籽加工技术、抗氧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等6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解不同小麦近缘材料光合特性,以二倍体节节麦、四倍体硬粒小麦、六倍体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为材料,在生育后期测定了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光合相关性状,并对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CO_2浓度、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小黑麦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含量比其他三个材料高,六倍体小麦在叶面积上具有明显优势;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而二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对强光的抗性较强;六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对CO_2的利用率和抗逆性都较强;八倍体小黑麦的光合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的光合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二倍体小麦的光合速率受湿度的影响较大,四倍体小麦的光合速率受湿度的影响较小,六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光合速率在高湿条件下变化较小。这说明不同小麦近缘种具有不同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进行小麦高光合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合山西省小豆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豆新品种,以冀红9218为对照,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4个小豆新品种(系)进行联合鉴定。结果表明,012-27、白红9号、白红8号、1103、唐红2010-12、唐红2010-23、同杂-6等12个品种(系)表现较好,产量较对照显著增产17.6%~94.1%。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和7种药剂对油菜茎象甲防治效果及对油菜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春漫灌浇水一次在田间应用和小区试验中对茎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09%和19.91%,为害株率比对照CK分别降低30.37%和32.11%,浇水施肥处理试验组油菜株高比CK提高76.84%,含油量提高2.9百分点,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37.7%;25%甲维·氯虫苯EC 150 g/hm~2处理对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最高,达85.45%,为害株率比CK降低75.8%,其次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防治效果达到80.21%,两种药剂处理可使油菜农艺性状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比对照显著提高,一次分枝长度则显著降低,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7.16%和36.76%,含油量分别提高2.63和2.93百分点;其他药剂处理对油菜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在49.69%~69.23%之间,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晋南麦茬复播绿豆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适于晋南麦茬复播的优良绿豆品种,先后引进了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优良绿豆品种26 个进行了为期3 年的筛选试验,对其在晋南麦茬地复播的物候期、抗性差异、产量表现、综合性状差异及年际间的产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豆品种(系)的出苗天数基本一致,均为5~6 天,生育天数差异较大,最大相差13 天;综合抗性以早熟品种表现较好;与对照‘晋绿豆3 号’相比,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气象因素导致年际间产量差异较大,2013 年的气象因素能更好满足绿豆此 期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籽粒产量最高,可达2140.53 kg/hm2;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当地复播绿豆品种的筛选标准,结合田间试验综合表现,以‘冀绿7 号’、‘冀绿8 号’、‘冀绿9 号’、‘保绿942’、‘黑珍珠’绿豆的产量高、成熟较早、综合性状优,年际间性状表现稳定,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喷施赤霉素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突变系AM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无花瓣突变系(AMS)叶面喷施赤霉素(GA3)可明显改变AMS的开花性状,提高柱头外露率、花蕾质量、雌蕊长度和雌蕊质量;明显提高AMS植株生长速率,促进抽薹开花,使主花序的角果数明显增加;不同喷施浓度的试验表明在蕾薹期喷施1 700 mg/kg,2 200 mg/kg的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喷施浓度和时期的交互试验表明:喷施浓度和时期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同浓度处理在蕾薹期的喷施效果优于显蕾期,在同一时期内喷施2 200 mg/kg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浓度处理,综合比较在蕾薹期喷施2 200 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依托农村沼气建设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原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的建设,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对"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创新性建设,加速了设施农业瓜、果、菜及花卉的反季节栽培的发展,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日臻完善。沼气生产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的纽带、沼气进入农业生态循环链后,不仅提高了各项资源(土、气、肥、热、光)的利用率,而且赋予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涵义,即:解决了农村的生活用能问题;沼气主副产物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优质沼肥,促进了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以6套甘蓝型油菜同质(陕2A不育细胞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分析比较了不同生育时期各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面积、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苗期和花期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在叶片的主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等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光合面积、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等方面不育系高于保持系;(2)在角果期,保持系在光合面积(角果皮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方面显著高于其不育系,但在叶温、气孔限制值(LS)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3)同质异核的不育系之间在光合气体参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等几个指标之间都有明显差异。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之间主要光合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保持系的基因型对不育系的性状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