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5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正> 为探求在寒羊产区社员户养绵羊的条件下,发展半细羊毛的途径,饲养半细毛羊的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1982~1985年引进林肯公羊进行改良本地细杂羊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试验地区及试验羊的基本情况试验地在江苏省丰县梁寨乡,系黄泛冲积平原。海拔40.8米,年平均气温13.3℃(一月平均0℃左右,七月平  相似文献   
13.
中专生可塑性大,敏感性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18年7月、2019年7月对富春江富阳段浮游动物和水质各进行1次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35属66种,其中原生动物8属20种,轮虫16属30种,枝角类6属9种,桡足类5属7种。2018年7月,富阳段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9.7 ind./L,平均生物量为0.93 mg/L,各大类种类数量较为均衡;2019年7月,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9.0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5 mg/L,种类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2次采样浮游动物群落有明显差异。2018年7月,发现5个浮游动物功能群;2019年7月发现7个浮游动物功能群,说明水体的自净能力更强。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a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和溶解氧含量是与富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其中与水温、叶绿素a含量、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梓桐核心区水域的鱼类资源按季度进行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ABC曲线进行分析。共采集鱼类43种,隶属4目8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5.12%);以中上层、杂食性、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Margalef、 Simpson、 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两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7~5.01、0.68~0.89、1.79~2.55和0.61~0.84;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呈显著差异,且在多数情况下受到中度干扰。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千岛湖保护区内的鱼类群落和资源的状况,而且可为兴建水利工程对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提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标准、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广大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然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惑着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针对农村物理教学的现状,结合目前农村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回"自我",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引起甘肃省兰州百合主产区百合枯萎病的致病镰孢菌种类,对从百合主产区枯萎病罹病植株上分离纯化的4株镰孢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侵入百合鳞片后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株镰孢菌菌株经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孢菌、茄病镰孢菌F. solani、三线镰孢菌F. tricinctum和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4株镰孢菌菌株的致病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尖孢镰孢菌、燕麦镰孢菌、茄病镰孢菌、三线镰孢菌;尖孢镰孢菌侵入后,鳞片细胞壁、细胞质膜和细胞核结构被破坏,细胞核附近出现大量线粒体,细胞中淀粉粒数量减少。表明尖孢镰孢菌是兰州百合枯萎病防治的重点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18.
Nassarius属织纹螺摄食行为及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assarius属织纹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狭舌目、娥螺族、织纹螺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区。Nassarius是小型的食腐性动物,长期演化形成了现有的摄食行为。Nassarius属动物是兼性的肉食性动物,很可能因摄食“赤潮”中有毒性藻类而被毒化。近年来,我国沿海织纹螺中毒事件常有发生,且死亡率很高。简要概述了织纹螺的摄食行为及其毒素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分类地位相近、发育阶段和生活环境相同的肉食性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异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丽水市千峡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 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平均体质量分别为57.6 g、53.4 g和63.5 g)三种肉食性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共获得有效序列943 949条,单个样品平均有效序列78 662条,归属1 094个feature特征序列,其中翘嘴鲌、达氏鲌和红鳍原鲌分别为407个、666个和392个;三种鱼类的共有feature特征序列为73个,占feature特征序列总数的6.67%。物种注释分析显示,门水平上翘嘴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达氏鲌肠道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红鳍原鲌以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和螺旋菌门(Spirochaetes)为优势菌门;属水平上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