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8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太行山退化生境主要乔木树种光合日进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境上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赞皇大枣Ziziphus jujuba var.inermi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光合日进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赞皇大枣的光合日变化类型属于左偏单峰型;其他树种光合生理代谢进程所属类型出现分异现象,表现为侧柏的光合速率属于左偏单峰型,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属于双峰型,刺槐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属于单峰型,气孔导度属于左偏单峰型.侧柏、臭椿和刺槐的Fv/Fm谷值出现在13:00,赞皇大枣的Fv/Fm在10:00~13:00出现谷底;刺槐在傍晚时Fv/Fm恢复较快,而臭椿、侧柏和赞皇大枣恢复相对较慢.依据树种生理代谢过程日进程所属类型的分异现象,可为人工群落构建时的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佐证.图5表4参17  相似文献   
82.
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生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的生长特性及适应机理,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野外调查是在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分布区,设置固定样方,定期测定样方内立地条件不同的24个臭柏群落。室内实验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强干旱胁迫区(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MPa,-0.1MPa和-0.3MPa)3种处理进行长期的干旱胁迫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各处理区臭柏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的半径以每年约11cm的速度逐渐扩大,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群落的半径生长量及最大树高都减少;(2)室内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伸长生长和地径生长逐渐减少,而且伸长生长优先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3.
利用1978~2012年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显著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存在隐性的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累积效应。因此,建议科学规划扎实推进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城镇化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4.
以盆栽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阳及设置不同p H值的模拟酸雨复合处理的方式,探讨4种光环境(全光,遮光30%,遮光50%,遮光80%)和4种酸液(p H 3.0,p H 4.0,p H 5.6,p H 7.0)下芒萁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p H 4.0和p H 5.6处理提高了芒萁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p H 3.0处理降低了荧光参数和色素质量分数。2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芒萁荧光参数Yield,Fv/Fm和Fv/Fo值增大,Yield在80%和30%遮光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亦呈现显著性增大趋势(P0.05)。同时光照强度对芒萁色素质量分数和荧光参数的影响大于酸雨胁迫,且无显著性交互作用。因此,在3种遮光处理下,p H 5.6和p H 4.0的酸液对芒萁叶绿素质量分数及荧光参数有促进作用;而在同一酸液处理下,随遮光程度增加芒萁叶绿素质量分数及荧光参数值趋于增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长柱紫茎Stewartia rostrata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紫茎属Stewartia种群更新、人工扩繁及园林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3年生长柱紫茎为材料,观察(测)长柱紫茎的花部特征和昆虫访花特性,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测算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分析其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特征。  结果  ①长柱紫茎居群花期为5月初至5月中下旬,约17 d,单花花期约2 d。②花粉活力开放当天最强,单花开花24~32 h,花冠和雄蕊易脱落,脱落后花粉极易失去活力。③开花前柱头已具有可授性,可授期达7 d,花粉强活力与柱头强可授性具1~2 d的相遇期。④花蕾期柱头高于花药,开花后花药高于柱头;无论开花前后,雄蕊与雌蕊均具有一定的空间分离。⑤长柱紫茎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为2 108.0~195 525.0,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需要传粉者,部分自交亲和。⑥传粉昆虫以熊蜂Bombus sp.为主。  结论  长柱紫茎花粉寿命短,传粉昆虫单一,传粉易受阴雨天气影响,繁殖过程有较大限制;集中开花模式、花粉量大、柱头5裂及可授期长等花部特征是保障繁殖成功的基本表现。图5表1参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