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3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玉米和水稻种子休眠性QTL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种子休眠性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表现出了高度的同源性。在玉米第1、3、8染色体上已定位的7个种子休眠性QTL,在与其同源的水稻染色体上均有种子休眠性QTL的分布;在玉米第5、10染色体上已定位的3个种子休眠性QTL,在与其所在染色体区段同源的水稻染色体区段上并未直接发现有种子休眠性QTL分布的报道,但与第5、10染色体其他区段同源的水稻染色体上有种子休眠性QTL被定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2.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实时感知并采集处理环境参数,获取准确信息。本文对粮库中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温度监测的传感器节点进行研究,设计实现了节点的硬件电路,并设计了基于tinyos操作系统的温度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03.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是两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桂林为例,依据耦合协调理论,分析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并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系统指标权重,据此定量计算出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参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划分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2001—2012年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分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耦合度的变动区间很小,而耦合协调度则呈现了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表现出2001—2007年的失调发展向2008—2012年的初步协调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4.
张志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16-116,40
在邵武市水北镇进行直播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直播稻表现出生育期缩短、分蘖早、有效穗多、产量高等特点,直播稻种植方式适宜在单季晚稻种植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5.
建立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在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立地类型、土地现状及利用、社会经济情况等,科学合理地布局多材种、多树种,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内涵丰富、生物学稳定的生物群体,且体系内部结构彼此衔接、点线面结合、良性互动,是沙区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的绿色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06.
纳米生物技术在水稻·玉米·大豆增产效益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纳米生物技术对玉米、水稻及大豆的增产效益,为纳米增效肥料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地区,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分别研究纳米增效肥料对玉米、水稻及大豆的增产效益。[结果]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纳米增效肥料使水稻增产10.29%;使春玉米增产10.93%~16.74%,且有明显的促进玉米早熟的功能;使大豆增产28.81%,含油量增加13.19%,对我国培育非转基因高油大豆有重要意义。[结论]该研究是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探索,开拓了纳米材料在肥料应用方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7.
在鄞州区对樱桃番茄贝妮进行4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樱桃番茄贝妮的最佳播期为9月中旬至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8.
观察并研究了水貂育成期不同饲养方式,即断奶后一直双层单笼单养和单层单笼多养(3~4只)对水貂配种行为变化和配种进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育成期单笼多养的水貂的初配率和复配率均显著高于单笼单养的水貂(P<0.05)。说明水貂饲养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水貂的繁殖情况,单笼多养饲养方式代替传统的单笼单养饲养方式,显著提高水貂的配种进度及水貂的配种率,水貂育成期单笼多养饲养方式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枯死物对红松洼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枯死物大量积累的现状,按枯死物的自然存在状况设置了1因素(枯死物因素)3水平(完全去除枯死物,留茬5 cm,自然状态CK)的随机实验,并分别于2007、2008年7月进行样方调查,就枯死物对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自然状态下枯死物的存在对红松洼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盖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在留茬5 cm时达到最大值,而对植物群落高度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去除枯死物提高了植物群落中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的比重,降低了杂类草植物所占比重;而自然状态下,莎草科(Cyperaceae)和杂类草植物的重要值达到峰值;草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同时表明留茬5cm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10.
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与大气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黑土区属于雨养农业,大气降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大气降水的强度和频率是影响水分在剖面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水分平衡观测场的自然降水条件下的0~170 cm土体为研究对象(三次重复),2011~2016年的每年5月25日~9月10日利用中子仪测定0~17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0~10 cm、10~20 cm和160~170 cm土层深度间隔10 cm,40~160 cm间隔为20 cm。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64.35%以上的降水发生在7月5日~8月20日,0~170 cm不同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在24.71%~37.23%之间(体积含水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不同深度土层间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减弱;受降水、地面蒸发和作物耗水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的层次为0~10 cm土层。当单次降水量达到178.20 mm时,0~170 cm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增加,但49.30%的降水储存在0~40 cm土层;而在作物生长季节持续15 d无降水时,0~170 cm各层次土壤水分均呈亏缺状态,其中消耗水量的47.38%~58.80%来自0~40 cm土层。因此,东北黑土区农田0~40 cm土层对于容纳大气降水、满足作物需水具有重要作用,应通过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等措施进一步改善这一土层土壤物理性质以增强其蓄水、保水和供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