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农业科学   14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我国及国外棉花种植及机械化生产现状的分析,对芦苇管苗移栽工作的农艺及技术要求做了介绍,阐述了芦苇管苗移栽技术的优点及研究的关键内容,指出棉花芦苇管苗机械化移栽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机械化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52.
对"丝克高粱"外部形态和营养器官根、叶进行解剖研究及子实的颖片和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丝克高粱与"假高粱"营养器官的内部结构非常相似。在理论上丝克高粱有成为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倾向。研究结果还进一步为正确鉴别假高粱和丝克高粱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3.
警察体能中的力量训练是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要内容,深受警务训练工作者的重视。以核心力量训练的视域,通过分析警务力量训练特点及核心力量训练对警务实战的影响,对警察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和线路规划进行剖析,以期为警务体能训练工作和警察核心力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4.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其寄主范围广,已知的有稻、麦、玉米、粟等作物及马唐、看麦娘、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传毒媒介主要是灰飞虱。该病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当前尚属于“可防难治”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严重的将造成水稻绝收。2004年江苏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浙北地区发生也较重,桐庐县局部地区零星发生。2005年桐庐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加重,发生面积达37.48hm^2,其中分水镇22.33hm^2,横村镇12hm^2,合村乡3hm^2,莪山乡0.15hm^2,种植品种为申优693,申优1号,秀水常规品种等,8月5日调查结果:横村点丛发病率平均为8%(幅度4.4—11.2%),平均株发病率2.98%(幅度2.12~3.45%),分水点丛发病率平均为12%(幅度9~15%),平均株发病率8%(幅度7~9%)。  相似文献   
55.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为性腺细胞所在位置.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对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腹部第8~9节间的腺体提取物具有性信息素组分,是豆野螟性腺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56.
王诗鹏  张国忠 《油气储运》2004,23(11):20-22
在对天然气管网进行离线数值模拟计算时,需要给各管段分配初始流量,并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始值.根据管道的流动状态多在阻力平方区的特点,建立了初始流量分配的数学模型,用C 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用最小平方和法求解各管段初始流量,不需手工预分初始流量,也不需预先确定各管段的流体流动方向,求解所得初始值接近真实值,数值计算的收敛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7.
种子包衣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运用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技术,对感染呼肠孤病毒的锯缘青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观察.石蜡切片结果显示:SsRV的侵染导致青蟹的肝胰腺、鳃、肠、心、胃和肌肉组织中产生明显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以肝胰腺、鳃组织和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包括肝胰腺基底膜破损、肝细胞坏死,鳃腔堵塞,肠上皮细胞脱落,心肌与足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顺序输送的混油机理,在油品不可压缩、不考虑浮升力影响和油品参数不随温度变化三点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油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顺序输送混油段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混油浓度分布曲线。模拟结果与扩散理论推导的混油量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建立一种牦牛TLR1基因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分析TLR1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参考牦牛TLR1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以牦牛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荧光定量方法;基于该荧光定量方法分析TLR1基因在牦牛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乳腺、肌肉、卵巢11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LR1基因和β-actin基因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呈现单一条带,其产物熔解曲线均为特异的单峰,表明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组织表达结果显示,TLR1基因在所检测的牦牛11个组织样本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肝、脾、肺、卵巢、小肠中表达量较高,在胃、乳腺、心、大肠、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结论】TLR1基因在牦牛各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各组织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