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业科学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3 毫秒
51.
化学调控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先玉335为试材,研究化控剂玉多十和壮丰灵对其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化控剂均能降低玉米植株株高,延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籽粒中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从而获得高产。各处理相比较,玉多十和壮丰灵配合施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2.
对玉米扣半留茬播种与三犁川播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扣半留茬播种比三犁川播种增产达990.0kg/hm2,增收节支达1488.0元/hm2,土壤含水量提高0.9~1.0个百分点;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时,扣半留茬播种能降低水蚀发生点数,通过根茬保留在垄台上,也能大大降低风蚀的危害性,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53.
不同玉米杂交种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生产上应用的32个常规玉米品种,在可移动防雨棚内进行玉米抗旱性比较试验。试验设干旱胁迫(全生育期内灌水量100 mm)和正常灌水(灌水量300 mm)两种处理,测定雌雄开花间隔时间(ASI)、卷叶度(LRI)、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等与玉米抗旱性有关的11个鉴定指标。结果表明,筛选出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的鉴定指标9个,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这9个鉴定指标和7个抗旱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筛选出8个抗旱品种和19个较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常规垄灌溉、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的试验对比,交替隔沟灌溉水量仅为常规沟灌的1/2,有一半左右的地表面处于相对干燥状态,水分渗入率较大,提高了土壤对灌溉水和自然降雨的储存与利用,有利于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运用交替隔沟灌溉技术能提高作物对垄两侧土壤中养料、水分等的利用效率,作物根系进行干湿交替锻炼后,刺激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一定程度增强植株抵御干旱的能力,更利于作物健康生长,交替隔沟灌溉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大田节水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55.
吨粮田玉米与常规田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吨粮田玉米和常规田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吨粮田玉米采用高密度种植、二次追肥和化控技术,延长了生育后期光合功能高值持续期,从而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56.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 000kg 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1996~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通过对56份单产达12000kg以上的3种株型(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粒数和千粒重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7.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化播种不适宜坡耕地播种玉米的需要,而使用滚动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年滚动式施肥播种器播种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9.
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0.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等指标低于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模式,高于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播种、施肥、铺管一次完成,操作方便、机具简单,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平作不起垄、免中耕。该模式解决了膜下滴灌地膜清除不彻底易造成白色污染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沟灌氮肥分次施用不容易操作和灌水均匀度不一致问题,实现了玉米轻简化无膜滴灌栽培和玉米节水、增收和增效,可以在东北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