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农业科学   397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以草鱼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溶血对肝脏的损伤机制,以揭示血红蛋白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首先在体内注射血红蛋白,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发现注射血红蛋白组的肝脏组织中坏死细胞明显增多,普鲁士蓝染色揭示肝脏中存在大量的铁沉积,进一步的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的血红蛋白激活了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体内出血对肝脏的影响,实验通过体内注射苯肼模拟体内出血,H.E和普鲁士蓝染色结果表明,大量的溶血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和铁的沉积增加,通过检测肝脏中血红蛋白和铁含量发现,苯肼组中,肝脏组织血红蛋白和铁含量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而铁含量的增加同时激活了肝脏组织中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其次,实验检测了注射苯肼后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qRT-PCR结果显示,高剂量的血红蛋白激活了多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如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抑炎因子IL-10以及趋化因子IL-4和IL-8等。为进一步探究高氧化活性的血红蛋白对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实验检测了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以及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鱼体内的出血显著增加了肝脏氧化损伤作用,同时,qRT-PCR和酶活性检测结果揭示,血红蛋白的氧化损伤作用促进了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最后,实验检测了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体内的出血显著激活了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系统。研究表明,鱼体内大量出血释放的高氧化活性的血红蛋白显著激活了肝脏组织炎症和氧化损伤的发生,促进了肝脏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同时也激活了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  相似文献   
992.
曹丽萍  杜金梁  丁炜东  贾睿  殷国俊 《水产学报》2014,38(12):2039-2048
为了评价水飞蓟素对建鲤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可能的保肝机制,本研究用含水飞蓟素(0.1、0.5和1.0 g/kg)的饲料饲喂建鲤60 d,再腹腔注射30%四氯化碳(CCl4)植物油混合液,损伤72 h后采集肝组织,分别研究肝指数、肝细胞DNA损伤、肝组织病理切片、核转录因子NF-κB/C-Rel及细胞因子i NOS和IL-1β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0.5和1.0 g/kg的水飞蓟素能显著抑制CCl4导致的建鲤肝指数增大,同时能有效减少肝细胞DNA断片的产生,对肝细胞彗星的慧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及Olive尾矩等损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水飞蓟素能明显减轻CCl4作用导致的肝组织广泛性空泡变性、细胞轮廓不清、核固缩和核溶解等组织学病变;0.5和1.0 g/kg的水飞蓟素能显著抑制CCl4诱导的NF-κB/C-Rel和i NOS表达量的增加,而低、中、高浓度的药物均能显著下调IL-1β的表达量;随着水飞蓟素浓度的增大,对肝指数、肝细胞DNA损伤、病理切片及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的影响均表现出剂量效应。结果表明,水飞蓟素能有效改善肝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其保肝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及下调其下游细胞因子i NOS和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测定不同水温下的采食率,间接确定澳洲鳗(Anguilla austrulis)的适宜养殖温度,并观察高温下的死亡状况和极限生存温度,发现澳洲鳗的适宜养殖温度接近于24℃,略高于欧洲鳗,略低于日本鳗,在18℃和35℃水温下,澳洲鳗仍有较强的采食率,致死上限温度为37℃,鱼苗比隔年老鳗有更好的耐热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苏丹鱼MR(Lh MR)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抗感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并分析了LhMR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LhMR在正常及柱状黄杆菌感染苏丹鱼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LhMR开放阅读框4296 bp,编码1431个氨基酸(aa)。LhMR的氨基酸序列和分子结构与其他物种高度相似,胞外1个富含蓖麻类β型三叶草的结构域(RICIN)、1个纤连蛋白Ⅱ型结构域(FNⅡ)、8个串连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LECTs)、1个跨膜区和1个胞内区。通过qRT-PCR检测显示,LhMR在脾脏、体肾、心脏、脑、皮肤、肌肉、鳃、肝脏、后肠、前肠和中肠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经柱状黄杆菌感染苏丹鱼后,脾脏、肠、体肾和鳃中LhM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发现,在脾脏、肾脏和鳃中的LhMR蛋白表达水平提高。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组织切片表明,在体肾、肠、肝脏和鳃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体肾的肾小管有大量的血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肠壁变薄,组织大量弥散坏死;肝脏组织中有多个空泡;鳃小片肿胀、混乱、坏死和脱落。研究表明,LhMR在苏丹鱼感染柱状黄杆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苏丹鱼柱形病的防控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树木引种驯化的生态限制条件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昆明树木园的树木引种驯化工作中,探讨了引种树木的生存、生长、发育受引种地常年性和偶发性生态条件影响的程度以及引种树种对新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一定的生态环境,对一些树种是适生条件,对另一些树种则是生存、生长发育的限制条件。这决定树木的遗传变异性。由于各树种的遗传变异性不同,因而在受引种地生态条件影响的程度上存在种间差异,相同树种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内在受引种地生态条件影响的程度上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引种树木对引种地的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分为相似生态适应能力、潜在适应能力和可塑性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也存在种间和种内个体差异;适应能力的大小是该引种树木在新环境中能否存活以致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研究引种地常年性和偶发性生态条件对引种树木的影响和引种树木的适应能力,可以开扩树木引种驯化视野,使树木的引种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取水样对比试验,研究了宝珠寺水库水体在不同季节里的物理化学指标分层特性,结果显示:5月的水体,超过一半的指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水深相关性,而12月的水体,仅有pH、CO32-、矿化度三项指标表现出微弱的水深相关性,其余指标均未表现出深度分层特性。分析认为大型水库的水体分层特性与其库水交换率、入库径流特性、调节性能及水库运用方式密切相关,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掌握其中的变动规律,可以更好地对水工建筑物进行布置与设计,更高层次地优化配置、管理、利用大型水库的水源。  相似文献   
997.
控释氮肥不同用量对移栽玉米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用量对移栽玉米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育苗期内适宜的控释氮素用量可形成健壮幼苗; 其最大安全控释氮素用量为N 200400 mg/plant,该用量下,移栽时单株可携带N 137290 mg。随控释氮肥用量的增加,植株地上部氮素浓度及氮素累积量增加; 磷素的浓度及累积量与控释氮肥的用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控释氮肥的供应抑制了植株对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揭示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子与罗非鱼免疫力及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试验和不同温度对罗非鱼非特异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补体C3)活性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与水温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罗非鱼免疫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具体表现为SOD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AKP活性在12h较28℃时显著上升(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则受到抑制作用,而补体C3活性在12h和24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10.99%和13.40%(P〈0.05)。试验结果显示高温能够引起罗非鱼免疫力低下,使鱼体对病原菌易感性增强,致使罗非鱼因感染海豚链球菌造成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为研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爆发的环境机制提供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999.
“我能为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这是价值营销时代企业应思考的问题,而且要作为动态问题反复问自己:昨天提供了什么?今天应该、可以、必须提供什么?明天呢?解答的过程,就是发现营销创新本质意义和有效路径的过程,也就是企业蜕变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鲫鱼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鲫鱼(Carassiusauratus)肝脏、肾脏和肌肉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和10.0mg·L-4)阿特拉津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在试验所选浓度下,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均在染毒后19d即对阿特拉津达到富集稳态,但各个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都较低.阿特拉津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富集系数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最大和最小富集系数分别出现在最低(0.1 mg·L-1)和最高(10.0mg·L-1)浓度组,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3.08、11.00和6.02,最小富集系数分别为:5.22、4.37和2.94.而且,当阿特拉津暴露浓度相同时,鲫鱼不同组织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