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农业科学   12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深入了解耕地撂荒的原因,保护耕地质量和数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崆峒区耕地撂荒的时空分布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崆峒区耕地撂荒面积增加5012.06 hm2,其中前十年撂荒地面积增加了3221.13 hm2,后十年撂荒地面积增加了1790.93 hm2;(2)近20年以来,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坡度为5°~20°的山区坡耕地;(3)影响崆峒区耕地撂荒的10个因子中,除家庭规模、耕地数量和耕地产量的回归系数较小外,其余因子都具有较大的回归系数。因此,在崆峒区社会经济因素是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等原因引起的耕地边际化是撂荒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劳动力析出是造成耕地撂荒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科学有效的育苗技术是构树品种选育、推广种植的基础,了解影响构树育苗的因素,对构树的种苗生产及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收集、整理了近10余年来构树育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从播种、扦插、组织培养3种育苗方法入手分析影响构树育苗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从成熟果分离的构树种子萌芽率最高,用H2SO4(浓)、NaCl、NAA、GA3处...  相似文献   
993.
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绿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桉树人工林进行套种扁豆、乌绿豆×印度豇豆及不套种绿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3a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有积极影响,桉树人工林套种绿肥有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作用,综合改良效果表现为: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套种扁豆>不套种。其中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下,3个土层土壤容重在造林3a时对比造林0.5a时增加了-0.79%~7.27%,而全N、全P含量分别下降了-18.60%~3.9%和-5.56%~8.70%,均明显低于不套种的9.76%~14.15%、2.52%~4.65%和4.76%~15%。而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方式下,土壤水解性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造林1.5a时比造林0.5a时分别减少了2.65%~61.54%、12.50%~31.79%和25.06%~25.93%,对比不套种的47.83%~64.79%、18.56%~37.00%和29.98%~56.29%,说明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对土壤速效养分维持效果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养分的积累产生积极作用。本研究还发现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pH值,缓解土壤酸化,所以该套种模式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通过17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湖北省棉花磷肥施用效果及磷肥最佳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棉花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施磷比对照增加产量83~746kg/hm2,平均增加327kg/hm2,平均增产率为11.6%;施磷纯利润平均为1695元/hm2,产投比平均为7.54;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8.52kg/kg(P2O5)和4.73kg/kg(P2O5)。根据线性加平台模型确定,湖北省棉花磷肥最佳用量平均为P2O534.4kg/hm2。  相似文献   
995.
荠蓝籽饼粕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荠蓝籽饼粕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并初步分析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首先对荠蓝籽饼粕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然后将150羽3日龄艾维茵商用肉仔鸡分为5组.分别饲喂玉米一豆粕型日粮(对照组)和不同比例的荠蓝耔粕等氮代替的饲料,试验期为39 d.结果表明,荠蓝籽脱脂后的饼粕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6%以上,接近豆粕,其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丰富.饲喂荠蓝籽粕各组的试验鸡具有较高的屠宰率,且随着添加量的提高腹脂率逐渐降低.而饲料利用率未受到显著影响.过高替代比例的荠蓝籽粕对试验鸡生长性能、采食量和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有显著不利影响,肝脏和甲状腺与屠体重比值随着荠蓝籽粕在日粮中添加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这可能与荠蓝籽粕中含有一定量的硫苷和丹宁等抗营养因子相关.结果提示,1~21日龄阶段荠蓝籽饼粕在肉鸡日粮中添加比例不宜超过25%,后期(22~42日龄)控制在50%为宜.  相似文献   
996.
997.
产业化是养殖与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成熟,养殖行业产业化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化养殖对于品种改良要求较高,品种改良工作多是以人工配种为主,但是该方法在交通不便,畜群较为散的区域较为不便.自然发情在时间上存在不一致性,为鉴定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从而影响到人工授精工作开展,阻碍了品种改良工作进行,也不利于地区产业化进程.定时输精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就定时输精技术在牛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效果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粉碎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的2种开食料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8日龄湖羊公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饲喂含粉碎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的开食料。每组分别在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随机选取6只羔羊,采血(每组6个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随后屠宰收集瘤胃内容物(断奶前每组5个样本,断奶后每组6个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0、差异倍数(FC)>2或FC<0.5且P<0.05为标准筛选2组羔羊瘤胃内的差异代谢物,用KEGG数据库研究差异代谢物的功能和代谢通路,以P<0.05作为关键代谢通路的判别标准。结果显示:蒸汽压片玉米组羔羊血清中尿素氮和β-羟丁酸的浓度在断奶前、后均显著高于粉碎玉米组(P<0.05)。2组羔羊在断奶前、后共有862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P<0.05),蒸汽压片玉米组分别有458(高于)和404个(低于)代谢物的相对浓度与粉碎玉米组显著不同(P<0...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微域尺度滨海盐渍农田土壤盐分变异特征,探究盐渍农田农艺避盐对策,本研究选取利津县和垦利区典型滨海盐渍农田,划分受微地形、紧实度和覆盖状况影响下的典型微区,在秋季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实地观测、方差分析和数据分析对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秋季土壤盐分的微域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区为轻、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表层盐分微域变异特征受微地形、紧实状况、覆盖状况影响,且各微区变异系数最高可达21.0%,呈中等程度变异;在微域尺度下,麦田不同微地形影响下土壤盐分含量垄间坡顶处较垄沟低洼处平均提高18.6%,不同紧实状况影响下土壤盐分含量紧实处较松散处平均提高44.7%;玉米田不同杂草覆盖土壤盐分含量裸露处较杂草茂盛处平均提高30.8%,地膜覆盖土壤盐分含量膜外较膜内平均提高44.7%;棉田地膜覆盖土壤盐分含量膜外较膜内平均提高31.5%。研究表明,土壤含盐量随微地形由低到高、紧实状况由松散到紧实、杂草覆盖状况由密到疏、地膜覆盖状况由膜内到膜外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00.
有机肥还田是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收官环节,而适宜的有机肥撒肥机欠缺,不仅阻碍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更制约农业整体发展。在基于我国现有大田作物广泛的耕地面积、地形地貌以及土壤贫瘠等现象,分析有机肥还田的必要性。充分介绍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机型,从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南北地块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条件下对应机型的选择与研发方向,并对未来大田作物撒肥机从抛洒的均匀性、上料技术、智能调控等方面进行展望,为我国大田作物有机肥撒施装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