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研究特定人群的工作或生活行为带来了契机。随着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收集农贸市场信息采集人员上报的价格信息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为研究此类特定人群的行为规律奠定了基础。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两位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上报记录的年总次数、月次数、周分布、节假日分布以及时间点进行分析,得出八寨镇信息员的信息上报行为比较有规律性,而虾子镇信息员的上报行为随意性较大;在节假日和周末,两名信息员都有度假和休息的习惯以及虾子镇信息员每天的工作时间要普遍早于八寨镇信息员,下班时间较晚的情况等行为规律。并基于上述分析结论,建议管理者需进一步加强对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上报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节假日信息采集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42.
首次报道了中国樱桃的花芽分化规律.中国樱桃中、短梢上花芽的形态分化开始期早,镜下观察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长梢上的花芽形态分化晚,可陆续分化到8月中旬.单个花芽分化过程历时约110d,中、短梢上花芽生理分化期在形态分化开始前1个月.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烟草黑胫病不同发病程度与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与黑胫病发病程度相关的因素,为今后黑胫病的生物防疫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收集烟草黑胫病不同发病程度的根际土壤(病级:0、5、7、9级),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并采用 16S 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烟株发病与未发病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黑胫病发病土壤的碱解氮(A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有效磷(AP)、速效钾(AK)、蔗糖酶(SUC)、过氧化氢酶(CAT)及酸性磷酸酶(ACP)与正常土壤相比最高分别增加了197.53 mg/kg、82.67 mg/kg、33.17 mg/kg、65.7 mg/kg、358.07 mg/kg、8.84 mg/(d·g)、56.80 μmol/(h·g)、3938.69 nmol/(h·g),且各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P<0.05);(2)与未发病土壤相比,发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较低,且随着发病程度增加,多样性逐步降低;(3)发病土壤厚壁菌门、镰刀菌属、棘壳孢属相对丰度高于正常土壤,而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被孢霉属、孢球托霉属和沙蜥属群落丰度则低于正常土壤;(4)指示物种分析表明,与正常土壤相比,发病土壤中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孢球托霉属和棘壳孢属存在显著正响应,为病害发生的指示物种;(5)冗余分析(RDA)表明,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孢球托霉属与病害发生呈负相关,而厚壁菌门、棘壳孢属则相反。综上所述,根际土壤中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孢球托霉属相对丰度增加和厚壁菌门、棘壳孢属相对丰度降低是烟草黑胫病发病的重要微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44.
从患病的鲤鱼体内分离出一株致病菌S-1,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综合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8%.该菌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呋辛...  相似文献   
45.
为了评估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有性繁殖生殖力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海黍子有性生殖相关的形态建成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藻体长度与侧枝数、侧枝长度与生殖托数、生殖托长度与生殖托挂卵数之间的数量相关性,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海黍子的个体生殖力。结果表明:海黍子成熟藻体平均长度为(164.5±59.9)cm,侧枝平均长度为(10.4±5.3)cm,生殖托平均长度为(9.3±1.5)mm,单个生殖托平均挂卵数量为(378±121)粒,各因子间存在线性正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单株海黍子成熟藻体能够产生(21~400)万粒受精卵,可基本满足1 m~2的采苗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6.
 采用改良CTAB法、硼砂/CTAB法、酚/SDS法、皂土法和2种总RNA提取试剂盒共6种方法提取滇杨叶芽总R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样品的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和cDNA AFLP检测总RNA样品的完整性和质量。结果表明,硼砂/CTAB法和皂土法不适合滇杨叶芽总RNA的提取。改良CTAB法、酚/SDS法和2种试剂盒均能得到清晰的28S和18S条带。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滇杨叶芽总RNA完整性最好,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OD260/OD230值>2.0,经过cDNA-AFLP扩增分析,获得了清晰的条带。结果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滇杨叶芽总RNA能够满足RT-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47.
正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也往往不是由一个器官产生,却通过极性和非极性运输到达一定的部位而产生重要的作用[1],它们参与各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2]。高等植物通过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的活性来建立地上株型系统,而植物激素作为整合调控分生组织信号的使者,与植物株型  相似文献   
48.
本文主要是对一例临床症状疑似犬球虫病进行实验室检查,经诊断确诊为犬等孢球虫,笔者在防治上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9.
滇杨一年生扦插苗侧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杨优树无性系1a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测定了滇杨侧芽在落叶期(10月)、休眠期(1月)、萌动期(3月)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玉米素(ZR)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滇杨1a生扦插苗ABA和IAA含量在3个时期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逐步上升趋势,而ZR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休眠期达到最高水平,3种激素的含量在不同时期之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ZR/ABA、ZR/IAA和ZR/(ABA+IAA)比值变化规律一致,呈近似抛物线趋势,在休眠期呈现最高峰,且极显著高于落叶期和萌动期。  相似文献   
50.
鼠尾藻(Satgassumthunbergii)系大型褐藻,属墨角藻目、马尾藻科,是我国沿海常见的野生种。近年来,鼠尾藻的人工繁育正逐步开展。笔者针对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过程中的敌害及去除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