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业科学   4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和毒杀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测定了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亚洲玉米螟幼虫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海藻糖酶、碱性磷酸酯酶、酸性磷酸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海藻糖酶、碱性磷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 h-72 h,0.2%萃取物处理的海藻糖酶和碱性磷酸酯酶平均相对活力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2.3%和34.1%;48 h和72 h,酸性磷酸酯酶相对活力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6.8%和38.0%;0.05-0.2%萃取物处理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也明显被抑制。对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则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再恢复的趋势。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诱导作用。结果提示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海藻糖酶、碱性磷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等代谢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戴斌  刘欢  李莹  吴汉  张智宁  陆小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275-2277
采用纸层析、薄层层析法和切片观察分析测定了紫色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var.L)"黑珍珠"叶片和果实中光合色素及其在表皮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了花色素的种类及叶片和果实的呈色原因.结果表明,紫色叶片和紫果中的色素主要为花色素,且至少含有两种不同成分;而成熟的红果中的色素主要为类胡萝卜素,种类多达10...  相似文献   
63.
森林保护碳汇项目是林业行业减排增汇项目的重要组成,因其多重效益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倡议和碳交易市场领域。文中基于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需求,从计量碳库的选择、基线情景的确定、额外性论证及碳储量计量等方面研究出适合我国的森林保护碳汇项目方法学,提出将木质林产品、地上生物量、枯死木及枯落物作为计量碳库并采用蓄积法、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及衰减函数法计算碳储量的新碳汇项目方法学,以期为我国森林保护碳汇项目开发及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4.
基于荧光检测技术的多花黑麦草EST-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基于EST-SSR荧光标记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am.)DNA指纹鉴定体系,为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提供高通量技术手段,为不同品种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和育种权益。【方法】利用表型性状差异大的3个品种(特高Tetragold、长江2号Changjiang No.2和阿伯德Aubade),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20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30对引物。在筛选出的每对引物5′端添加荧光标记FAM后,采用毛细管法通过DNA分析仪检测200个单株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从3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稳定的荧光引物,建立基于高通量荧光SSR标记的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体系。【结果】通过25对EST-SSR引物构建的DNA指纹图谱来进行10个多花黑麦草材料的品种鉴定。2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127个等位基因,等位变异扩增片段长度范围为51—249 bp,每对引物可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1个,特异等位基因最多可检测到11个(N101),平均每对引物4.00个;多态性位点的比率范围为33.33%—100.00%。平均PIC值为0.702,Shannon指数最大为3.322(N101),平均为1.929,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59—0.500,平均0.318,可鉴别的材料数为0—10个;其中14对特征引物在10个品种(系)上可检测出25个特异等位基因。综合来看,引物N101在200对引物中鉴别效率最高,可直接将10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区分开,在长江2号、赣选1号和川农2号上同时检测出特异等位基因。但由于多花黑麦草在品种间与品种内变异均较高,因此为鉴定更多材料,从25对引物中选择了6对扩增和检测效果较好的引物(N54、N101、N146、N151、N154、N156),6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稳定等位基因数均不小于19个,在达伯瑞和邦德上最多可检测到22个等位基因。通过6对高效引物构建了10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包括标准模式图、图谱代码和图谱QR编码。首次利用EST-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为10个多花黑麦草材料分别构建了唯一的指纹代码和QR编码。【结论】利用6对高效引物构建了多花黑麦草SSR高通量鉴定体系,其中荧光引物N101多态性最高,可直接鉴别10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  相似文献   
65.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畜牧养殖行业也在不断发展,羊养殖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养殖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整个畜牧业在整体养殖产业链中的发展.但是正是由于羊养殖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养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羊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并且一旦一批羊感染疾病,会导致地方很多羊群发生疾病,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极强的阻碍作用,因此促进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提高羊饲养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羊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首先分析羊疾病的几种主要类型,然后分析了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黄河中游沙漠丘陵区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5年)至2015年共30年间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为该区域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利用ASI法测定野外采集土样的基本肥力,采用专家经验法和模糊数学法完成丰缺指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与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以判断30年间土壤质量的变化。以ACCESS、ArcGIS软件为研究平台,使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和田间试验法对研究区玉米种植适宜性分布的时间、空间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在30年内各养分指标平均含量均有所提升,其中有机质增加1.91g/kg,有效磷增加2.17mg/kg,速效钾增加11.63mg/kg,碱解氮增加7.16mg/kg,但仍不足以供应玉米生长需求,需因地制宜,着重在河谷川地和风沙滩地发展种植,减少黄土丘陵区域种植分布,均衡施肥,科学灌溉,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7.
土壤中对硝基酚迁移转化和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硝基酚是一种有毒难降解有机物,在土壤中的来源众多,其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农业活动中农药的中间代谢。对硝基酚作为新型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易被土壤所吸附进而长期蓄积在土壤中对环境造成影响,其降解特征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对硝基酚的生物毒性、代谢途径和迁移转化过程,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角度出发对对硝基酚的去除技术进行了论述,进而对其污染的修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抗叶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在成株期表现高、中、低抗叶锈的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利用39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19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28个微核心种质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新克旱9号可能含有Lr17、Lr2b、Lr14a和Lr33;兴义4号可能含有Lr26、Lr36和Lr37;紫皮可能含有Lr2b和Lr34;大白皮含有Lr1;毕红穗含有Lr1、Lr10和Lr34;中优9507含有Lr10;小白麦、红粒当年老、老麦、蝉不吱、苏麦3号和车锏子含有Lr1和Lr34;红花早可能含有Lr1、Lr34、Lr14a和Lr2b;江西早、泡子麦、三月黄、有芒扫谷旦、阜阳红、成都光头和酱麦可能含有Lr34;敦化春麦和甘肃96可能含有Lr28;欧柔可能含有Lr34、Lr16、Lr11、Lr3bg和Lr33;此外,新克旱9号、兴义4号、红花早、红粒当年老、欧柔、有芒扫谷旦、成都光头、甘肃96、小红皮、定兴寨、中优9507和红冬麦中可能含有未知抗病基因;在这28份种质中,不含Lr9、Lr19、Lr20、Lr21、Lr24、Lr29、Lr35、Lr38和Lr47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微核心种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  相似文献   
69.
为探索烟丝在加工过程中的破碎规律,设计不同切丝宽度和尺寸的烟丝,研究滚筒、流态化、机械输送等关键加工环节前后烟丝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烟丝加工进行,各规格烟丝不断破碎,烟丝的特征尺寸降低,破碎度升高,主要表现在>7.10 mm和4.50~7.10 mm等尺寸较长的烟丝质量分数不断降低,<2.00 mm的烟丝质量分数不断升高,不同处理间3.35~4.50 mm的烟丝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最大。滚筒加工过程中烟丝质量分数的变化率整体较大,其中滚筒干燥过程最大,其次是振动输送、干燥后的提升输送和风送过程,风选和干燥前的提升等过程较小。加工后1.0 mm宽度烟丝、1.0 mm宽度断丝的烟丝、0.8 mm宽度烟丝和0.8 mm宽度断丝的烟丝特征尺寸变幅分别达到1.86 mm、1.09 mm、1.65 mm和1.08 mm,其破碎度分别达到33.51%、26.35%、33.39%和27.43%。综上,>7.10 mm和4.50~7.10 mm等特征尺寸较大及同一断丝或未断丝处理下宽度较窄的烟丝在加工过程中更易破碎,应根据加工的需求,关注特定尺寸的烟丝质量变化规律,在原料消耗允许...  相似文献   
70.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犬α-干扰素(CaIFN-α)基因核酸序列,去掉信号肽后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引入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以提取的犬肝脏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CaIFN-α基因,并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0、pET-32a(His标签)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目的蛋白,并采用MDCK/VSV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其抗病毒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与pBV220载体连接的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活性较低,而与pET-32a(His标签)连接的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活性较高,达2.56×106 U/mL。通过分析不同载体对IFN-α的表达情况,为生产高活性的IFN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