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鲫鱼肌肉AChE的提取、纯化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鲫鱼肌肉为原料提取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然后采用改进的Ellman方法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别测定不同环境条件(pH值,温度,时间)下粗酶液活性,得到测定AChE活性的最佳条件组合.再将粗酶液依次通过DEAE-Sephadex A-50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纯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AChE活性影响的顺序为温度>pH值>时间;最佳酶活性测定条件组合为环境温度35℃,体系pH值8.0,反应时间30 min;经Sephadex A-50柱层析后的纯化倍数是17.73,产率为40.06%;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后的纯化倍数是47.29,产率为20.65%.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谷胱甘肽对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CN)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剂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处理大豆感病品种辽豆15,观察SCN的发育;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谷胱甘肽含量和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接种线虫14d,SCN在辽豆15根系内的发育受到了抑制,二龄幼虫(J2)比例显著高于对照53.86%,四龄幼虫(J4)比例显著低于对照10.54%;但在接种线虫28d时,J4数量与对照比无显著差异。在接种线虫14d,辽豆15根系内谷胱甘肽含量及合成关键酶基因γ-ECS、GSHS 和hGSHS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BSO有效地抑制了谷胱甘肽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降低了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产物的含量。在谷胱甘肽缺乏的条件下,大豆胞囊线虫的发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说明谷胱甘肽是参与调控SCN发育的重要因子,此研究为大豆抗线虫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3.
指出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的重要性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林业资源也在推进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江阴市林业资源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涉及到的病虫害问题尤为人们关注。通过简要分析江阴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现状,探索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其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江阴市的林业病虫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由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引起的豌豆细菌性疫病可引起寄主植物花梗、花和豆荚等萎蔫枯死,导致植株猝倒,对产量影响较大.目前在世界各豌豆重要生产区广泛发生并严重危害,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防范该病菌随着豌豆进口传入我国,需要提高对该病菌的认识,研制更加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与适合致病变种等9个致病变种组成基因型Ⅰ.根据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与不同豌豆品种致病性的不同,该变种又可分为8个生理小种.利用该病菌特异性片段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的不同,可将上述8个生理小种分为2个系统发育群.目前,对该病菌的鉴定主要通过常规的生理生化方法和环介导等温及多位点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上述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检测效率低,且不能快速区分阳性结果是否来源于病原菌活细胞或死细胞等问题.可通过探索建立实时荧光PCR和数字PCR检测方法,来实现快速准确鉴定目标菌种,并对供试菌株的活性进行鉴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5.
食品安全关乎着国计民生,而食品检验是检测食品安全的基本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其约束效应亟待进一步强化,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检验检测,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本文笔者以食品检验为对象,首先剖析其重要性和局限性,然后探讨对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86.
利用MT选择性培养基从来自日本的菜豆种子样品上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物(编号1160),对该分离物进行培养性状观察、特异引物PCR检测、多位点序列分析、烟草过敏性反应和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分离物菌落在MT上呈白色、略扁平、无水解圈,经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 savastanoi pv.phase-olic...  相似文献   
87.
根结线虫可引起作物发生严重的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是持续控制此类病害的有效措施。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多株杀线虫活性的芽胞杆菌和根瘤菌,本研究将解淀粉芽胞杆菌Sneb709与费氏中华根瘤菌Sneb183进行共培养后发现,共培养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活性显著提高,因此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更好的生防效果。以J2的校正死亡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最陡爬坡法和响应面法设计并优化共培养菌株的发酵液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条件,确定共培养发酵液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山梨糖1.98 g/L、黄豆粉1.06 g/L、花生饼粉2.0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4℃、初始pH 6.49、装液量103.15 mL。使用优化条件对两个菌株进行共培养后,其发酵液对J2的毒杀活性显著提高,提升至84.17%,使用发酵罐验证,共培养发酵液的毒杀活性提升了24.72%。该结果为共培养菌株有效的活性产物分离提取等后续研究及杀线虫生防菌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了建立濒危龙树科植物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本研究选取rbcL、matK、ycf1b等3对引物对9种21份龙树科植物进行DNA提取、序列扩增及产物测序,比较序列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应用DNASTAR Lasergene软件对测得的双向序列进行拼接;使用ME GA-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种内和种间变异;使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ycf1 b序列可以区分龙树科4个属的植物,聚类效果好,种间存在可靠序列差异,可作为龙树科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的有效序列片段.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