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0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迟直播油菜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自产的植物油脂只占国内总消费量的40%左右,这在食用植物油脂的安全供给上存在极大的隐患.油菜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在保证粮食和油料的安全供应方面有双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其他行业的转移以及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难度大的问题已成为限制油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过程的机械化是油菜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2.
油菜角果质量与分枝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油菜超高产条件下植株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的多少对各部位角果质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果:(1)各枝序的角果数一都随一次,二次分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每角数和千粒重随一次,二次分枝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主序和一次分枝的角果质量随分枝数的增减而变化的幅度较小;二次分枝的角果质量随分枝烽的增减而变化的幅度较大;(3)油菜超高产条件下,单株最适宜利用的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分别为11 ̄12个和10  相似文献   
23.
油菜花角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去叶处理,研究了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油莱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角期叶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是随生育阶段的推进而不断减小的;主茎叶对角果数影响较大,分枝叶对每角粒重影响较大,并且主要是分别影响了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每角粒重;对主茎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主茎叶大于分枝叶,对分枝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而对全株产量的影响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  相似文献   
24.
25.
通过定期测定4种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油菜籽粒和果壳中氮素含量,研究籽粒和果壳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 ①籽粒中氮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70**~0.9995**).②前期籽粒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占总时间的50%~60%,积累量占总量的30%~40%,两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中期和后期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均占总时间的20%~25%,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50%~55%和10%~15%,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③籽粒中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量的70%和30%分别在中期和后期形成.④果壳中的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6.
氮素营养与对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材料,通过在基质中拌入烯效唑,设置0、20、40、60和80μg/L共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测定毯状苗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器官干重,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油菜毯状苗的调控效应,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育苗基质及轻简优化培育方法。结果显示,基质中拌施烯效唑后,苗高明显降低,根颈长度变小,根颈增粗;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基质中拌入33.7μg/L烯效唑时明显抑制油菜毯状苗伸长,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对存苗数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出叶数,促进根颈粗壮,壮秧效果显著,最适合机械化移栽,因此认为此浓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8.
油菜籽粒干物质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试验采用分部位去叶、遮光、环割果柄和测定茎枝的干物质积累等方法,研究了油菜的光合产物和贮藏物质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角果的光合产物是籽粒产量的主要来源,占2/3左右,其中果喙的光合产物约占籽粒产量的8%。(2)茎枝的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占13.5%,其中花序轴供给约5%。(3)茎枝中的贮藏物质对籽粒的灌浆结实作用较小,占10%以下。(4)叶片的光合产物直接用于籽粒灌浆结实的量很少,约占10%;它主要是通过影响植株、角果和内部籽粒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影响产量。(5)油菜高产栽培的首要问题是调节结角层结构,使之处于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就个体而言,并不要求植株过分粗大。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稻茬直播油菜精确定量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扬油6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施氮处理(0、45、90、135、180、225、270、315和360 kg/hm2)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油菜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满足二次曲线关系。当施氮量低于11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都呈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10~315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吸收量仍呈增加的趋势,但氮素利用率已呈下降的趋势;当氮施用量超过315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二者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时的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分别为209.90 kg/hm2和20.01 g(籽粒)/g(N),与最大氮素吸收量211.78 kg/hm2和最高氮素利用率20.88 g(籽粒)/g(N)相比,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0.89%和4.17%。[结论]油菜达到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施氮量分别为315和110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0.
通过施氮(N)处理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宁杂1号苗期不同叶片的N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叶位的叶片含N率随叶位上升而逐渐提高。(2)苗期植株体内的N素总量主要分布于中部3片叶,并集中于叶片,叶柄含N率较低。(3)单位叶面积含N率以倒数第2展开叶最高,衰老叶片只有正常叶片的1/3左右。(4)增施N肥能明显提高各叶位叶片的含N率、N素总量以及单位叶面积含N率,特别对叶片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