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梨醇对栽培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持良好的愈伤组织状态和提高分化率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L.)转基因成功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山梨醇和添加不同比例的蔗糖与山梨醇对粳型旱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297和籼型水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9311两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分别比较了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阶段添加不同浓度山梨醇和分化阶段不同蔗糖浓度与山梨醇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率和转基因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两个品种都以3个阶段分别添加山梨醇10、20和40 g/L即10-20-40的处理获得最高分化率,分别为88.9%和86.1%,比对照(3个阶段都不加山梨醇)提高了45.1%和32.6%。此结果也在旱稻297 Activator(Ac)基因转化中得到验证。此外,不管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阶段是否添加山梨醇,分化阶段蔗糖为5.5 g/L和山梨醇为40 g/L的配比都使愈伤组织分化率高达82.7%~95.2%,愈伤组织呈紧实鲜黄,比其他处理有更多的绿芽点。同时该处理还使9311愈伤组织褐化得到抑制。这些结果表明,山梨醇能够使愈伤组织保持良好的状态、抑制籼稻愈伤组织褐化、提高分化率和转基因效率,这一结果对栽培稻乃至其他作物的组织培养和转基因绿苗再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差异,可为小米营养成分研究及特殊谷子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以2016年新疆地区示范种植的17份谷子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小米的平均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为0.122μg/g和0.037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2.7%和14.2%;平均脂肪酸含量为0.037 7 g/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0.030 9 g/g)占脂肪酸总量的81.5%,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9%~34.3%;平均氨基酸含量为0.099 6 g/g,其中谷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0.021 5、0.014 1和0.009 2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氨基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0%~13.1%。  相似文献   
13.
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之一,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的应用使得谷子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主要杂交谷子品种的母本是谷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A2。采用四因素(播期、密度、底肥、追肥)正交试验设计,在海南省三亚市对其南繁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播期对不育系A2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外,其他因素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正交试验产量结果显示,12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60万株/hm~2、底肥施用量150.0 kg/hm~2、追肥施用量150.0 kg/hm~2条件下,谷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A2繁种产量最高,达到了438.3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不育系A2南繁高产技术的制订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谷子杂交种和常规品种进行耐盐性筛选与研究,选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27个常用谷子品种进行了芽期耐盐性筛选试验,对筛选出的芽期耐盐性品种进行了苗期耐盐性鉴定试验,对部分品种进行了盐胁迫条件下出苗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芽期在0 mmol L-1和150 mmol L-1盐胁迫下,相差很小,在200 mmol L-1盐胁迫下,差距明显。在200 mmol L-1NaCI溶液的环境下,张杂谷3号达到3级耐盐标准、张杂谷DH3达到5级耐盐标准。不同谷子品种在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出苗率逐渐下降;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谷苗生长高度逐渐下降。个别不耐盐的谷子父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杂交种,耐盐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经结果分析,土壤盐度大于千分之三,不适宜谷子的正常生长,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的轻度盐碱地,是将来选育耐盐谷子品种的重点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16.
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雄性不育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雄性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近年来在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分别从内源激素、脂膜过氧化、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植物雄性不育进行了探索。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将遗传和表型联系起来,有助于全面地认识雄性不育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张家口坝上地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杂交谷子品种、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对杂交谷子饲用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因素对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因素组合间穗、秸秆及整株的鲜、干物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处理A1B2C2(张杂谷3号、密度33.7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的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最大,可达到1416.67 g/m^2。另外,组合A1B1C2(张杂谷3号、密度22.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能够达到最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亲本的配合力研究是杂交种选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配合力的高低是确定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价值以及选育高产杂交种的重要依据。以作者最新育成的7个骨干谷子雄性不育系和杂优利用中应用比较广泛的10个恢复系互为测验种,通过配制不完全双列交组合,对不同类别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谷3A、谷51A、谷56A和谷12A与参试恢复系一般配合力均较高;谷575A和谷54A与参试恢复系一般配合力均较低;谷572A与其中部分恢复系配合力较高,与另外部分恢复系配合力较低。大部分参试材料与测验种配合力表现一定的分化,即与部分测验种配合力较高、与另一部分测验种配合力较低,说明测验种存在类群分化,配合力的高低与杂种优势群密切相关,这一方面为我们开展类群划分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今后开展配合力研究时应与类群划分结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比较研究了冀北地区12个燕麦品种(品系)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变化及萌芽期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种子初生根数、初生根长、胚芽长和胚芽鞘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燕麦种子初生根数在0~5之间,其中低度干旱胁迫增加了燕麦种子初生根数,高度干旱胁迫降低燕麦种子初生根数。不同燕麦品种种子最长初生根长在5~20.9 mm之间,干旱胁迫均降低了燕麦种子最长初生根长,其中200919-7-1、坝莜3号和品五对干旱胁迫的忍耐性最高。干旱胁迫也影响了燕麦种子胚芽长和胚芽鞘长,不同燕麦品种种子胚芽长和胚芽鞘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旱杂交谷子在极干旱地区的节水效果。[方法]在2011~2013年,首先对200份谷子杂交组合进行抗旱鉴定筛选,然后将选育出的18份优势组合配合稀植铺膜栽培技术,只在播种前浇一次水(1200 m3/hm2),整个生育期内不浇水。在谷子关键生长期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和100~120 cm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后期,每个重复选取8株长势一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重、株粒重、株草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后测定小区产量。[结果]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18种杂交谷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其中13DH2、13DH3、13DH8和13DH94个组合的产量高于3000 kg/hm2。13DH2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可以稳定生产6000 kg/hm2,平均每立方米水生产5千克粮食。应用该技术可以使灌溉旱作区耕地面积增加数倍。另外,1200 m3/hm2水折合为120 mm降雨量,该技术可能同样在200 mm降水量旱作区可以适用。[结论]该技术可以应对极端气候发生,保护水资源,扩增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并且保证粮食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