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9篇
农业科学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优化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为利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葛根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SCoT-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量、dNTPs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量和引物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利用最佳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出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并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最佳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20.00μL:DNA模板50.00ng,dNTPs 0.25mmol/L,Mg2+1.50mmol/L,引物0.80μmol/L,TaqDNA聚合酶0.50U.利用该体系从36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35条可从葛根中扩增出清晰条带的引物.使用3条引物对18个葛根材料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丰富的多态性.[结论]建立的最佳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和筛选获得的35条SCoT引物可适用于葛根种质资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  相似文献   
62.
基于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采集对象,“Pueraria Lobata”等为主题词。将1995—2023年的1 68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出版物等进行数据挖掘。运用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图等方法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葛根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葛根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来自于中国、美国、韩国等地;核心作者群与核心机构群逐渐形成;葛根投稿期刊呈现明显的层次划分格局。(2)中国的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50%,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为世界的葛根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篇被引频次上分析,仍与其他机构存在一定差距。(3)葛根的研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时区图结果显示,目前葛根淀粉、肠道微生物群、网络药理学等成为新兴研究热点。葛根素、异黄酮等关键词贯穿葛根研究整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以药理学为基础,食品科学、化学、植物科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木薯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叶形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SPAD值,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形对光合特性、SPAD值的影响.[结果]中间裂叶长度与光合生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中间裂叶长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6、0.981、0.810和0.816;木薯SPAD值与叶形指标、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同品种(系)不同叶位之间叶形指标和SPAD值均差异不明显,SPAD值在第6个叶位(最上部全展叶第23片叶)时较高;净光合速率值总体上随叶位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木薯最上部全展叶第3~11片叶光合效率最高.[结论]木薯的中间裂叶长度越长,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值越大,品种(系)光合效率越高;保持木薯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广西地方食用木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48份广西地方食用木薯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指数、聚类分析、多态性和遗传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收集的木薯材料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37.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07,其中主茎分叉角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6.7%,块根内皮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842。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6个,多态性比率为86.23%;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发现,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15~1.000之间;通过对比发现表型聚类和分子聚类结果不一致,其中表型聚类发现类群划分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关联,但与株型性状有一定的关联;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2时,SSR分子标记聚类为两类材料,第一类材料地理分布无规律,第二类材料大多分布在桂南。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方食用木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丰富度,可为创制优异食用木薯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在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新式设备在农业生产当中得到了应用,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文章就基于液压控制的农业机械手的设计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从供试木薯种质材料中筛选优良种质,为我国木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方法]从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等方面对31份国内外引进与收集的木薯资源进行初步鉴定评价,并对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1份木薯种质资源在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叶裂数、叶柄颜色、叶脉颜色、主茎内外皮颜色、茎秆生长情况、株型、茎分叉、分支角度、株高、主茎高度、主茎直径、块根分布、结薯集中度、块根形状、块根内外皮颜色和块根肉质颜色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3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株型较好的资源13份,单株鲜薯产量>2800.00 g的资源4份,氢氰酸含量<50.00 mg/kg的资源10份,单株鲜薯产量≥2901.75 g、收获指数≥0.74、氢氰酸含量≤28.86 mg/kg的资源2份.[结论]31份木薯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筛选出2份单株产量高、收获指数高、氢氰酸含量低的种质,可在优良食用木薯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67.
68.
以木薯主栽品种‘华南205’组培苗为材料,利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分析蔗糖浓度、萘乙酸(NAA)、多效唑(PP333)和茉莉酸甲酯(Me JA)对木薯试管块根诱导的影响,筛选适宜木薯试管块根诱导的培养基配方,并对较优配方组合进行验证试验和根系内淀粉粒观察。结果表明:木薯试管块根诱导较优的配方为1/2 MS+6-BA0.02 mg/L+0.1 mg/L PP_(333)+0.02 mg/L NAA+10μmol/L Me JA+50 g/L蔗糖+6.3 g/L琼脂。在该配方诱导条件下,组培苗生根率达80%以上,组培苗形成的根系增粗明显,块根内有丰富的淀粉颗粒形成。PP_(333)在木薯试管块根诱导和增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获得了较优的木薯试管块根诱导培养基配方,为木薯块根发生发育机理和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茉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茉莉花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及评价,并比较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茉莉非试管快繁生根率、平均生根数的影响.在广西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和横县中华茉莉园分别建立了种质资源圃,共保存茉莉品种(系)33个,筛选出加工型茉莉品种越南单瓣茉莉和尖瓣茉莉,观赏型品种越南粉苞茉莉和金茉莉.茉莉非试管快繁,选用浓度750 mg/L的IBA溶液慢浸0.5h,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数最多,越南粉苞茉莉生根率为94.67%、平均生根数为7.2根,尖瓣茉莉生根率为92.00%、平均生根数为7.5根.  相似文献   
70.
开展了广西野生惠兰无菌播种及繁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浸泡种子、低温预处理及低盐培养基可使惠兰种子提早萌发并提高萌发数,最佳基本培养基为Kyoto培养基;适宜的激素组合可促进原球茎(根状茎)增殖,最佳组合为2 mg/L BA+1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4.3倍;在培养基中加入水果汁特别是椰子汁可明显提高壮苗和生根效果,发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