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4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1.
分析了大学实验教学绩效评价的思路、原则、方法和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高等学校专业课实验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测方法,以期对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对学生实验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1—1992年,对不同采收期与在梨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园位于莱阳茌梨集中产地,每666.7m2(1亩)平均12.5株,常年每666.7m2产量 3 000~3 500kg。 9月10 日~ 10月 5 日每 5天采收1次,共6次,每次采果20个,采后称重,测定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然后放入 0°±2℃冷库内贮藏,采出结束后,一次性测定各采收期果实的总糖、总酸、维生素C等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茌梨9月 10日已进入生理成熟期,以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果实的重量和质量都相应的提高,9月20日~25日为茌梨最适采收期,9月20日以后果品质量虽佳,但硬度下降.不抗碰压和远运,且采收过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豆在双层报纸覆盖以及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报纸覆盖尽管不能提高地温,但是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显著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且显著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生物量。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小,但是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单施磷石膏的效果比尿素、磷石膏、鸡粪混施的效果好.不施肥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普通氮肥施入土壤后经挥发、淋溶和反硝化,损失率高,造成资源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缓释肥料的优点是利用率高,养分损失少,环境友好[1-2]。但是,目前所用的作为缓释材料的高分子聚合物一般是难降解或不能降解,长期施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缓释材料,可以降解,不污染环境[3-4],而且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改良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并间接的提高土壤肥力[5-6],同时,作为一种有机物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目前国外对多糖在制作缓释肥料方面的报道很少,国内也仅有少量报道[7]。为此,开展了板蓝根粗多糖制作缓…  相似文献   
15.
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K+解吸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潮土K+解吸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的土壤K+解吸的平衡时间和平衡解吸量有很大差异,平衡解吸量的变化与CEC和粘土中高岭石的含量密切相关;2)长期施肥使K+解吸速率产生了差异,解吸速率也与CEC、粘粒含量和高岭石的变化密切相关;3)不同处理在不同的反应阶段其解吸率差异很大,粘粒含量高的处理在反应初期解吸较快;4)平衡前不同时段的解吸速率和解吸率与反应时间lnt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密切相关;5)一级动力学方程是描述潮土中K+解吸过程的最优模型,该过程是扩散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6.
紧凑型玉米根系高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容易获得高产,根系性状良好是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根系干重苗期发展快,后期变化平稳.深层根量较多,水平分布紧凑,耐密植.密植条件下,籽粒增重期根系吸收活力高,活跃吸收层深.气生根发达,气生根根系活力受密度影响小,对产量贡献大.  相似文献   
17.
高产玉米施硫增产效应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11250kg/ha产量水平的高产玉米施硫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可达14.6%。施硫肥玉米根层数和根条数增加,根系活力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硫肥还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并使籽粒灌浆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具有固碳和促进养分元素循环、减少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等生态环境功能,但亦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鉴于秸秆还田对稻田产生固碳和温室气体增排的双重效果,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效应,总结了秸秆还田下的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过程及其微生物过程机理。提出了应加强秸秆还田增碳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微生物过程的耦合机理及其对固碳功能的作用机理、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机制与控制途径的研究,以实现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增汇和增产的共轭双赢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绿肥秸秆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鼠茅草生草覆盖处理、大豆桔秆覆盖处理和花生桔秆覆盖处理的养分释放规结果表明,鼠茅草、大豆、花生桔秆的腐解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养分快速释放期和缓慢释放期。腐解前20d为快速释放期,20d后为缓慢释放期。大豆、花生秸秆腐解的养分释放率均表现为K>P>C>N,腐解养分释放率表现为K>P>N>C。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水分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全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夏玉米光舍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舍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减少,引起果穗性状恶化,导致经济产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下降。严重水分胁迫可使收获期玉米籽粒、苞叶、穗轴、花丝含水量较充分供水约高20%~60%,从而导致玉米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