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业科学   5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为减少冷应激对犊牛健康的影响,降低冬季犊牛养殖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该研究在新疆地区对牛舍热回收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及热回收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舍采用2套相同的热回收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对照舍自然通风。试验结果表明:热回收通风系统可使舍外进入舍内的新鲜空气温度平均提高10.15℃,日均CO2和NH3浓度分别显著降低173.15和0.63 mg/m~3(P0.05)。2套系统共可为试验舍提供通风量1 097.83 m~3/h,送风管小孔出风口的平均风速为2.45 m/s,风管始末端风速分别为2.76和2.34m/s。该系统的热回收效率为76.17%,能效比为3.1。该系统可以保证良好舍内环境和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缓解冬季犊牛生产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相似文献   
22.
23.
农业部关于规模化养猪场统计数据表明(如表1),2001—2009年。年出栏50头以上的猪场出栏头数由25.71%增加到61.33%,增加1倍多;而年出栏3000头以上和1万头以上的出栏比重,2005年和2001年比增加不多,到2009年增加近3倍;5万头以上的猪场数量分别为96个、39个和16个,2009年比2001年增加5倍多。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相变材料在北方冬季牛舍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在张掖市选择两个相同的双列式牛舍,在一个牛舍中悬挂相变材料,为试验舍,另一个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舍,两牛舍进行对照处理,测量两牛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光照强度,对其热环境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悬挂相变材料的牛舍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温度变化幅度小,相变材料可以使牛舍温度提高0. 61~1. 72℃,相对湿度降低2. 71%~5. 63%。说明相变材料可以在白天将多余热量吸收储存并在夜间释放出来,改善了舍内温热环境。  相似文献   
25.
该研究通过纤维风管4种开孔方案设置,结合湿帘冷风机,满足到达1.3 m高度时,1号、2号、3号及4号风管射流风速分别为1.5、2.3、3.1、3.9 m/s;测量牛舍的环境指标和试验牛的生理指标,比较缓解热应激效果,探索较优化的开孔方案。结果表明:测定期间,4个风管区域之间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比舍外低2.1℃(P<0.05);相对湿度均低于85%。试验牛所在3号风管区域平均风速最高,为1.32 m/s;1号风管区域最低,为0.62 m/s。二氧化碳浓度3号风管区域最低,1号风管区域最高(P<0.05)。牛只呼吸频率3号风管区域最低,为42次/min,1号风管区域最高,为52次/min,肉牛呼吸频率与试验区风速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表明,湿帘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可有效缓解肉牛热应激,开孔方案设置满足到达1.3 m高度时射流风速为3.1 m/s的风管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6.
牦牛冬季舍饲是提高增质量速度、加快出栏的重要措施,故该研究内容是在四川省红原县设计有窗式和开放式牦牛舍、建设后投入生产,比较2种牛舍的使用效果。有窗牦牛舍长度63 m、跨度9 m、檐高3.2 m。牛舍南偏东15?,南侧设置屋顶采光带与通长窗,北侧间隔设置窗户,屋檐下通长设置通气缝。开放牦牛舍样式与有窗舍基本相同,南侧无墙,牦牛可通往运动场。牛舍建成后按试验要求饲养牦牛,对2类牦牛舍环境和生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舍温度分别为4.17和0.02℃,湿度分别为43.25%和30.94%,CO2分别为1 313和669 mg/m3,以上指标差异显著(P0.05);NH3分别为0.55和0.59 mg/m3(P0.05),风速分别为0.30和0.06 m/s(P0.05)。2种舍牦牛日增质量分别为0.30和-0.06 kg/(d·头)(P0.01);采食量分别为4.04和3.96 kg/(头·d)(P0.05)。有窗舍比开放舍每头牦牛平均多收益216.35元/月(P0.01)。可见,有窗舍比开放舍牛舍环境温度高、牦牛增质量速度快,更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冬季恒温饮水装置和屋顶采光对提高肉牛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改善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的福利状况、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该研究采用恒温饮水装置和牛舍屋顶采光措施对肉牛每日体质量增加的影响及经济可行性。处理舍利用研制的拴系饲养恒温饮水装置为牛只提供20℃温水,对照舍牛只饮用4℃凉水;2栋牛舍结构样式完全相同,均设屋顶采光带。试验结果表明:恒温饮水试验处理舍与对照舍牛只每日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85和1.63kg/d,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舍屋顶采光使舍内接受太阳辐射热量为463.363MJ/d,并使南、北两侧的日平均辐射强度分别达到7和59W/m2,差异极显著(P<0.01);从上午10:00至下午15:00,处理舍南北侧平均温度分别为4.87、5.60℃,对照舍分别为4.92、6.04℃,均差异显著(P<0.05);2栋牛舍的南侧与南侧、北侧与北侧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南、北两侧的牛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64和1.84kg/d,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屋顶采光效果明显。恒温饮水装置与牛舍屋顶采光措施均能极显著提高冬季肉牛每日体质量增加,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究北方寒冷地区有窗式羊舍环境质量状况,试验对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有窗式羊舍的舍内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有害气体浓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NH3和CO2浓度与舍外相比均差异显著(P0. 05)。夜间舍内风速和NH3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温度过低,相对湿度和CO2含量过高;舍内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5),NH3质量浓度和CO2质量浓度均与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5)。说明该羊舍夜间存在保温较差、通风量不足、饲养密度过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9.
为了评价钟楼式通风系统在冬季南方肉牛舍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建筑尺寸相近的钟楼式彩钢舍(A舍)以及双坡式卷帘舍(B舍)作为试验牛舍,选取肉牛舍的三个剖面,对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A舍日平均温度为(10.2±2.3)℃,显著低于B舍[(10.5±2.3)℃,P0.05];A、B舍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0.2±14.2)%、(91.5±13.3)%,差异不显著(P0.05);A舍平均风速为(0.18±0.64)m/s,显著高于B舍[(0.14±0.52)m/s,P0.05];A舍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均显著低于B舍(P0.05),日均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为(1 185.50±76.82)、(1 260.41±64.58)mg/m~3,日均氨气浓度分别为(1.37±1.34)、(2.12±1.48)mg/m~3。说明钟楼式彩钢舍较双坡式卷帘舍通风状况好,空气质量优,温度适宜,有利于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30.
哺乳母猪舍建设及环境调控措施是猪场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河北省丰宁坝下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参考工业和民用建筑相关规范确定哺乳母猪舍围护结构方案,并采用低温热水供暖系统和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形式调节舍内温度与通风量的平衡;通过计算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系统热负荷和畜舍通风量,得出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在满足本研究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低温热水供暖系统采用平均水温35℃(供回水温差10℃),布管间距300mm的设计方案;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通风量,白天设置为4000m^3/h,夜间设置为2000m^3/h,保证室内温度维持在2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