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小麦地方品种燕大1817是我国小麦育种骨干亲本之一,胜利麦/燕大1817杂交组合是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基础组合。利用随机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21条染色体上的175对在胜利麦和燕大1817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每条染色体平均8.3对)分析了燕大1817和胜利麦对其38份后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燕大1817对其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为26.8%,胜利麦对其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为43.6%;在部分同源群水平上,燕大1817对其后代衍生品种A、B和D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25.9%、25.7和26.4%,胜利麦对其后代衍生品种A、B和D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46.1%、39.1%和44.0%。说明引进种质对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在染色体水平上,胜利麦对其后代衍生品种的21条染色体贡献率在20.0%~63.3%间,其中对1A染色体贡献率仅有20.0%,对7A染色体贡献率高达63.3%。骨干亲本燕大1817对其后代衍生品种的21条染色体贡献率在7.5%~44.2%间,其中对2A染色体贡献率仅有7.5%,对7D染色体贡献率可达44.2%。骨干亲本燕大1817对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较高的基因组(单元型)区段有7个,分别是3A上的Xwmc11–Xcfa2262、7B上的Xbarc1073–Xwmc475、1AL上的Xgwm357–Xwmc312、7DS上的Xbarc305–Xwmc506、4AS上的 Xgwm165–Xgwm610、1B上的Xwmc419–Xwmc134和2D上的Xcfd56–Xbarc228,其中,3A染色体上的Xwmc11–Xcfa2262区段对衍生品种贡献率高达77.5%。而胜利麦对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较高的基因组(单元型)区段有8个,分别是6BS上的Xwmc105-Xwmc397、3D上的Xgdm72–Xgdm8、2DS上的Xgdm5–Xgwm455、7AL上的Xbarc121–Xgwm332、5DL上的Xgwm174–Xwmc161、5BL上的 Xgwm499–Xbarc308、5A上的Xbarc141–Xgwm291和4BL上的Xgwm66–Xgwm251,其中6BS上的Xwmc105–Xwmc397区段对衍生品种的贡献率最高,达71.3%。这些基因组(单元型)区段上存在许多与产量、抗病、抗逆和适应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和QTL,对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var. dicoccoides)是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利用野生二粒小麦WE18与普通小麦品种(系)连续多次杂交和自交,育成对白粉病菌生理小种E09高度抵抗的小麦新品系3D249(京双27//燕大1817/WE18/3/温麦4,F7)。利用高感白粉病品系薛早和3D249组配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F2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系3D249对E09小种的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该基因为MlWE18。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分子标记分析,发现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Xwmc525、Xwmc273、Xcfa2040和Xcfa2240)、1个EST-STS标记(Xmag1759)和1个EST-STS序列标记(XE13-2)与抗白粉病基因MlWE18连锁,在遗传连锁图谱上的顺序为Xwmc525–Xcfa2040–Xwmc273–XE13-2–Xmag1759–MlWE18–Xcfa2240。SSR标记的染色体缺失系物理定位结果表明,抗白粉病基因MlWE18位于小麦7A染色体长臂末端的Bin 7AL 16–0.85–1.00。与已知定位于该染色体区域的Pm基因遗传连锁图谱比较表明,MlWE18与抗白粉病基因Pm1、MlIW72、PmU、Mlm2033和Mlm80均位于7AL相同染色体区段。  相似文献   
43.
后条中32时期我国小麦条锈抗源之现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用条中(CY)29、 31、 32号生理小种对6类抗性材料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小种鉴定. 结果表明, 除Yr5、 10、 15外, 还有一些Yr基因和许多抗病材料目前在我国仍表现抗病. 加强对这些抗源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将能缓解当前条锈病抗源贫乏的危机.  相似文献   
44.
猕猴桃是一种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优质水果,我国是世界猕猴桃生产大国,陕西猕猴桃栽培面积超过66 000 hm2,产量近130万t,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随着陕西省猕猴桃种植“东扩南移”战略的实施,商南县发展猕猴桃产业迎来了条件和机遇,但随着全国和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扩张,商南县猕猴桃产业面临挑战,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才会在竞争中获胜。本文在对商南县猕猴桃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商南县猕猴桃产业提升策略,以期为商南县猕猴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小麦亲本配合力的三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组6个亲本的60个三交后代,按照Ponnuuswamy和Das提出的模型,分析了这6个亲本在三交中的作为祖亲和作为亲本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仅不同品种一般配合力相差很多,即使同一品种,一般配合力在不同杂交顺序中表现也不一致。亲本的选择和杂交顺序的决定可根据各品种的不同类型一般配合力效应以及有关的配合力效应方差大小来进行。三交时,3个品种均应具有较高一般配合力效应。以单株产量为冽,品种2(Sallivan)作为国外品种适于做祖亲而品种4(绿七蛐)适于做亲本。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在三交中亲本选择和决定杂交顺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正农大3486是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由组合农大211/新麦9号//良星99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6月和2018年5月先后通过了北京市审定(京审麦20170001)和北部冬麦区国家审定(国审麦20180068)。该品种冬性、中熟,幼苗近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0 cm左右,株型紧凑;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图1)。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抗寒性较好,综合抗病性好,抗干热风,熟相好,籽粒饱满,商品性佳  相似文献   
4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常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既安全又经济有效的措施。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该措施正在成为小麦技病基因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小麦中正式定名的抗白粉病基因位点巳达30个(Pml-Pm30),其中16个位点的18个基因巳成功地标记和作图,为这些技病基因的鉴别和遗传学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BFLP、BAPD、AFLP、SSR等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8.
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苗期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二粒小麦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库之一。为了了解野生二粒小麦对我国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表现,通过接种试验对采自以色列16个不同地区的152份野生二粒小麦材料进行了白粉病和条锈、叶锈病的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86.8%的材料对小麦白粉菌15号小种表现高抗,对小麦条锈菌小种条中29、31、32的抗性主要集中在来自Mt.Hermon地区的材料上。所有鉴定材料均不抗小麦叶锈菌小种THT和PHT。由于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比较容易,因而其抗病性可通过杂交和回交向普通小麦转移,可进一步丰富我国小麦抗病育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