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肉鸭网上旱养即整个饲养期都不让鸭下水,完全在房舍内网床设备上饲养。经实践证明,肉鸭网上旱养可减少各种疾病发生,省工省料、易管理、生长快、育肥性能好,养至55~60日龄体重即可达上市规格,肉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2.
低温防治谷蠹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田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7,(16):130-130
从选地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新春9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34.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总体构想——以方正林业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方正林业局的用材林基地建设现状、成效评价、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5.
低温对花芽分化期辣椒生产性状及其生理生化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花芽分化期低温对辣椒生产性状及叶绿素相对含量、相对电导率、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揭示低温胁迫与辣椒花芽分化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确定辣椒的寒害温度提供参考。以广州地区的3个辣椒生产品种为实验材料,在花芽分化期利用梯度降温和两段降温两种方式对辣椒进行低温处理。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使辣椒始花节位降低,始花花期缩短,结果数、单果重、单株产量减少,结果数下降幅度最大;SPAD值降低,且上位叶的SPAD值降低比较显著;相对电导率升高,Pro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浓度增加,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处理的温度越低,对辣椒的影响越明显。其中‘中椒4号’的耐低温能力最强,‘红龙’的抗寒能力最弱。相同低温时两段比梯度处理方式对辣椒的影响显著。在13℃/3℃梯度低温时,供试3个品种辣椒均没有完全停止生长,与一般认为的辣椒在5℃时就完全停止生长不一致,因此建议调低辣椒的生长极限温度。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山羊泌乳性能和乳腺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12只健康经产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65(低精料组, LC, n=6)和65∶35(高精料组, HC, n=6)的日粮。实验期共10周,实验期间采集羊奶与血液;实验结束后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对山羊进行安乐死,随后采集乳腺组织并迅速置于液氮中速冻后保存于-70 ℃待测。结果显示,HC组山羊乳产量显著高于LC组(P<0.01),同时乳中乳糖,乳蛋白的比例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LC组山羊比较,HC组山羊乳腺组织中SREBP1和GLUT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磷酸化AKT1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P=0.08);除此之外,HC组山羊乳腺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6)和GSH酶活均呈下降趋势(P=0.08)。这些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可降低乳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可降低乳中乳脂率以及乳腺组织中SREBP-1和P-AKT的表达。  相似文献   
37.
38.
在大田旱作条件下以绥粳1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吉农大抗倒专用肥,并设置T1,10:0:0、T2,7:2:1、T3,5:3:2、T4,3:4:3共4种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探究适宜的复合肥运筹模式对旱作水稻倒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肥施入(T1)相比,其他处理降低了株高、重心高度,增加壁厚,在成熟期T3处理较T1处理第1、2、3节间抗倒伏指数提高了65.29%、77.17%、63.16%。T3处理相比于T1、T2、T4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43.30%、8.16%和9.71%,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8.72%、43.43%和52.33%。T3处理有助于增强旱作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和氮素吸收利用率,最终达到高产抗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针对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秸秆处理的突出矛盾,优化秸秆还田方式对促进该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研究了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根系形态及分布特征、干物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耕作措施调整、实现秸秆还田维持耕地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辽宁沈阳进行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秸秆全层翻耕还田(PTS)、秸秆条带翻耕还田(PSS)、秸秆全层旋耕还田(RTS)和秸秆条带旋耕还田(RSS)4个处理。分析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玉米根长、根干重及其空间分布、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吐丝期春玉米根长及其分布、根干重和比根长影响显著。在0—30 cm垂直土层,PTS处理根长2017年和2018年分别高出其他处理7.9%—43.2%和17.3%—41.5%;在30—60 cm垂直土层,秸秆条带还田(PSS和RSS处理)根长较秸秆全层还田(PTS和RTS处理)平均高出20.1%和20.3%;以植株为中心,PTS处理距植株0—10 cm的根长分布最高,RTS处理最低。根干重在0—10 cm土层表现为RTS处理最低,PTS、PSS、RSS处理2年平均高出36.5%、59.6%和17.3%。PTS处理在0—20 cm土层2年均具有最高比根长,2017年和2018年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8.7%—73.8%和14.3%—44.7%。不同处理根表面积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PTS和RSS处理在0—30 cm土层具有较高的根表面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具有更广的根表面分布。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显著,RTS处理较其他处理降低了拔节期茎鞘和地上部总干物重,平均达15.5%—19.2%;PTS处理成熟期果穗和地上总干物重比其他处理提高3.6%—12.3%和2.7%—12.4%,其次为PSS和RSS处理,RTS处理最低。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处理显著影响春玉米穗数和籽粒产量,与RTS处理相比,PTS、PSS和RSS处理2年产量平均高出8.3%、7.9%和5.8%;RTS穗数2017年和2018年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2.9%—9.1%和7.0%—9.7%。【结论】适当的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形态发育及耕层空间分布,促进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征优化及成熟期干物质向果穗的分配,达到提高春玉米产量的目的,在本研究区域中推荐秸秆条带翻耕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40.
耕作方式与玉米根系功能及其保护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根箱模拟方法,研究3种耕作方式(苗带耕作、行间耕作和全层耕作)和两种耕作深度(10 cm、30 cm)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显著影响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状况,深耕可延长行间耕作和全层耕作的根系功能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耕作方式间表现为全层耕作行间耕作苗带耕作,深耕可增加玉米生育后期(乳熟期)深层土壤中根系SOD活性。行间耕作和全层深耕均延长玉米深层根系功能期和保护酶活性,实现增产(无显著差异)。因此,从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考虑,行间深耕是一种更适宜推广的玉米耕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