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含氮有机物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克  殷士学 《土壤学报》1993,30(3):333-335
  相似文献   
42.
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配施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和氮素转化的影响。84mgN/kg标记硫铵放4.5g/kg稻草粉配施淹水培养,结果表明,有25.8%的肥料氮在培养63d时成为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3N。整个增减过程中生物量-^13N无净再矿化现象,将稻草粉换成区区糖淹水增减葡萄糖在7d时消耗贻尽,此时生物量-^15N达最大值43.1mgN/kg,相当地施入肥料氮的51.3%,在此条件下  相似文献   
43.
硫酸—过氢化氢消化法测定植株氮磷钾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比较常耕和免耕法对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免耕6~7年的砂壤土中微生物数量较集中分布于上表层,常耕处理则相对均匀分布于耕层中。0~7cm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在两种耕法中有差异。免耕处理0~7cm土壤培养1天的呼吸活性是常耕的2.1倍,尿酶活性是常耕的1.6倍。但随着土层的加深7~14cm处,免耕处理的呼吸活性和尿酶活性分别下降56%、71%。培  相似文献   
45.
洪泽农场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境内徐洪河和濉河之间,南临洪泽湖,总面积9133 hm2,其中耕地8800 hm2。  相似文献   
46.
土壤中放线菌参与反硝化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土壤中放线菌参与土壤反硝化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土壤 10 - 5 稀释液中共获得 2 3个放线菌单菌落 ,初步鉴定属于 10个不同类型的菌株 ,其中 9个属于Streptomyces (链霉菌属 ) ,1个属于Actino madura (马杜拉属 )。 10个菌株在纯培养条件下都能将NO-3 还原成N2 O ,表明该土壤中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放线菌比例很高。测得其中 3个链霉菌菌株的N2 O产出速率为N 1 2~ 187 7μgg- 1min- 1(细胞干重基数 )。N2 O形成与放线菌生物量成正比。多数链霉菌菌株的N2 O产出受C2 H2 抑制。将 3个链霉菌菌株接种到灭菌土壤中厌气培养 ,均能测到N2 O形成 ,表明链霉菌可以利用土壤中原有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还原NO-3 。经历厌氧胁迫 2 1d以后 ,测试的 3株链霉菌菌株至少能保留一部分反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47.
于1992~1995年在江苏农学院农场对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容重盆栽。连续4年结果表明,土壤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经济系数也排居首位,极显著超过容重1.5g/cm3处理。因此,容重1.2~1.3g/cm3是棉花形成高生物学产量、较高经济系数,从而达到最高经济产量的理想土壤紧实度  相似文献   
48.
土壤固铵作用对微生物生物量氮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马肝土在熏蒸24h后的好气培养过程中交换性铵和固定态铵含量同步持续增多。到培养10d时固定态铵(氮)净增最为17.3mg/kg,相当于此时交换性铵的41.7%。在连续熏蒸10d过程中,第1d熏蒸导致马肝土交换性铵和固定态铵明显升高,继续熏蒸基本不变,又一次显示交换性铵与固定态铵同步增加。熏蒸可导致硝态氮的损失,但损失主要发生在熏蒸的第1d。用熏蒸-培养法和熏蒸-提取法测定5种土壤矿质氮激发量,结果表明土壤固铵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矿质氮激发量的测定,影响程度因具体土壤的生物量和固铵能力而异。基于上述事实,作者建议现行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计算方法作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49.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典型稻麦轮作区作物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为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作物持续稳产和高产的途径,利用始于1980年的江苏太湖典型稻麦轮作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分析水稻和小麦不同年份产量数据和土壤养分数据,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作物产量波动和土壤养分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试验小区水稻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均呈锯齿状波动,受气候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年份间的产量变动差异较大。数十年期间,各施肥处理包括对照的水稻和小麦产量均有增长趋势,水稻增产趋势较小麦明显,小麦产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或有机肥有更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产量的稳定性高于小麦,各处理水稻产量的变异系数(CV)较小麦低,而稳定性系数(SYI)较高。其中MPK(有机肥+化肥磷钾)处理的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NPK(有机肥+化肥氮磷钾)的稳定性最低。施化肥尤其是氮肥可能是造成产量稳定性降低的一个因素。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素,也可能是引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因素。水稻和小麦产量与土壤氮素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相比旱季,在稻季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更高,且增产趋势更明显,说明稻田土壤生态系统可能稳定性较高,并且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其稳定性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50.
固氮微生物是土壤氮素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利用在黑龙江海伦(寒温带)、河南封丘(暖温带)和江西鹰潭(中亚热带)设置的2种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的置换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对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对固氮酶基因nifH PCR扩增并进行DGGE电泳的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土壤在3种不同水热条件下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置换到不同气候条件下3年后,土壤类型是决定固氮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短期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后是种植玉米的影响。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优势度与土壤C/N及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均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决定因素。水热条件与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没有线性相关关系,暖温带条件下黑土固氮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而潮土最低。种植玉米提高了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