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业科学   80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肉苁蓉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的化学物质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植物激素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形成芽管以及化学诱导物质对吸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均不能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2.9μmol·L-1和5.8 μmol·L-1赤霉素(GA3)能够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形成芽管,萌发率仅为3.3 %~4.7%;2.9 μmol·L-1NAA+5.8 μmol·L-1GA3+1.4 μmol·L-16-BA 3种植物激素组合使肉从蓉种子萌发率提高了4.2倍;植物激素不能进一步诱导肉苁蓉形成吸器.2,6-二甲氧基对苯醌(DMBQ)、间苯二酚(RS)和阿魏酸(FA)均可诱导萌发的肉苁蓉种子形成吸器,吸器形成率最高为16.7%;DMBQ与FA和DMBQ与RS组合均表现出协同作用,使肉苁蓉种子吸器形成率提高到100%.试验阐明肉苁蓉种子萌发的诱导植物激素是GA3,而吸器形成的诱导还需要特定的酚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2.
安阳市地处豫北,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8万hm^2左右。建国60年来,小麦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初期单产645kg/hm^2左右,2008年达到6075kg/hm^2,增长9.4倍。60年间,我市小麦经历了10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换,平均每6年更换一次。由于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断得到改进提高,配合以栽培条件的改善,每次更换都使小麦单产递增10%左右。  相似文献   
83.
1 送验样品的检查 一份样品送达检验室后,根据水分测定的特点,首先要对其进行三个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84.
动物被毛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遗传、内分泌、营养及外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调节物质代谢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分子。研究结果发现,IGF-1对被毛/毛发生长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身,同时介导一些细胞因子对被毛生长的调节作用。为阐明IGF-1在被毛/毛发生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就国内外IGF-1对动物被毛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野生大豆江浦野生豆-5和栽培大豆南农06-17所得的F2∶3家系(2008、2009年)及F2∶4家系(2009年)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3个荚粒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7个QTL,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加性显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2种方法共同检测到17个QTL,其中12个QTL(qEPP-H-1、qEPP-Lb-1、qSWP-La-1、qSWP-Lb-1、qSW-B1-1、qSW-B2-1、qSW-D1b-1、qSW-H-1、qSW-H-2、qSW-I-2、qSW-Lb-1和qSW-Ma-1)在2 a或2个世代稳定表达,qEPP-H-1、qEPP-Lb-1和qSWP-Lb-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野生大豆。研究结果为野生大豆优异等位基因的发掘、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以及大豆产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2011年进行1%申嗪霉素SC防治水稻穗颈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防治穗颈瘟有效,分别在水稻破口前和齐穗期用量75~100 ml/667 m2采用喷雾法施药,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的发生,且对水稻无不良影响,水稻增产3.8%~4.7%。  相似文献   
87.
剪根对超高产玉米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玉米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剪根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生育时期内,剪根后,超高产玉米叶片SOD、POD、CA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生育时期的延长,其保护酶活性逐渐升高,到吐丝期达到最高点,此后逐渐降低,剪2/5和3/5根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叶片丙二醛的变化则呈现相反的变化.除...  相似文献   
88.
细叶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乳均能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种皮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且为醇溶性的极性物质;浓硫酸处理60 min和变温层积(4℃/25℃)120和150 d均能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分别从0升至51.11%,36.67%,40.00%,发芽指数也提高为0.45,0.42和0.51,而低温层积150 d的萌发率仅为7.78%;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的珠孔端组织(种皮和胚乳)机械阻力的降低和胚生长势的增大是萌发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得出,细叶鸢尾种子属生理休眠,是由珠孔端组织的机械阻力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89.
张丹  郑秀云  颜学伟  曹纬国  王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8-12110
[目的]建立泽漆中总黄酮和芦丁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泽漆资源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和HPLC法测定泽漆中总黄酮和泽漆中芦丁的含量。[结果]重庆产区泽漆总黄酮的含量为5.485~5.742 mg/g,芦丁的含量为0.769~0.811 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适用于泽漆中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0.
同光周期红光对油葵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欢  章丽丽  李薇  邢泽南  张丹  崔瑾 《园艺学报》2012,39(2):297-30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红光(630 ± 20)nm的光强及光周期,研究不同光周期LED红光对油葵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周期从0延长至12 h · d-1,油葵芽苗菜下胚轴长显著降低,子叶面积显著增加;而随着光周期从0延长至16 h · d-1时,芽苗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全株鲜质量和淀粉含量在光周期为16 h · d-1时均有显著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随光周期延长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SOD和CAT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总体而言,红光光周期设置在16 h · d-1时有利于促进油葵芽苗菜生长和部分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