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冰雪灾害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雪灾林隙与非林隙条件下幼苗的组成、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冰雪灾害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幼苗更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的个体密度在林隙内外差别不大;(2)乔木幼苗在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非林隙,灌木幼苗在非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林隙;(3)主要乔木树种的幼苗对林隙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
北京西山主要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磷比6个叶功能性状,对北京西山9个主要林型不同生活型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草本干物质含量较低;随着演替的进展,叶干物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比叶面积则呈上升趋势;氮磷比与演替进度有关。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氮沉降对我国特有种油松3个种源幼苗的生长及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BJ)、山西(SX)、内蒙古(NMG)3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为研究材料,设计5个人工氮添加水平:对照(N0, 0kg/(hm2·a),以N计,下同),低氮水平(N1, 15kg/(hm2·a)),中氮水平(N2, 25kg/(hm2·a)),高氮水平(N3, 50kg/(hm2·a))以及过饱和氮水平(N4, 150kg/(hm2·a))。测定不同氮添加水平下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基径、株高、月生长量、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差异,探讨不同种源油松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BJ种源油松幼苗的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P < 0.05), 但是对其平均基径没有显著影响;氮添加使SX和NMG种源油松幼苗株高和基径均产生了影响,但这些影响均不显著。2)氮添加使得BJ种源油松幼苗的株高月生长量增加,而基径月生长量有所降低,但变化均不显著;NMG种源油松幼苗的基径月生长量在N4水平下均显著降低(P < 0.05)。3)在N1的氮水平下,BJ种源油松幼苗的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均表现为显著增加(P < 0.05);氮添加使SX种源油松幼苗叶生物量在不同氮添加下发生了显著降低;而氮添加对NMG种源油松幼苗生物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4) SX种源油松幼苗的叶质量比在N3条件下发生了显著增加(P < 0.05);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升高,NMG种源油松的根质量比在N2、N3、N4水平下均表现为显著降低,茎质量比在N1、N2、N3水平下显著增加。5)分析油松幼苗的变异来源发现,基径与氮添加处理和种源这2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存在密切关联,对基径、株高的极显著性差异均来源于种源的不同,对基径月生长量、叶质量比以及根叶比的显著性差异亦均由于种源的不同。同时,在处理和种源的交互作用下,油松幼苗的基径及其月生长量、茎叶比和根叶比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上得出,持续的氮添加已经影响了油松种群的内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随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暖温带地区森林植物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认识。【方法】本文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在我国天然油松林主要分布区选择7个代表性样点,对优势种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油松叶、枝、根器官间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的氮、磷含量均高于枝和根的氮、磷含量,其中当年生叶、当年生枝的氮、磷含量高于多年生叶、多年生枝的氮、磷含量。吸收根氮、磷含量高于次生根氮、磷含量。当年生叶、当年生枝的氮磷比低于多年生叶、多年生枝的氮磷比,次生根氮磷比高于吸收根氮磷比。(2)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整体变异系数范围为12.3%~44.4%,其中吸收根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多年生叶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3)油松不同器官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油松多年生叶氮含量、多年生及当年生枝氮、磷含量随降水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多年生及当年生叶磷含量、枝磷含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多年生及当年生叶氮磷比、枝氮磷比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次生根磷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  相似文献   
25.
"森林生态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考核缺少科学性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紧密融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构建教学共同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四是利用网络后台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有75%的学生能够主动上台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演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期末试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提高了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热点生态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26.
以人为本的“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生态学"是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基础课程之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讲授比重大和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问题,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新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构建的,包括策略性提问、开展游戏活动、组织校园观测、进行学术前沿讲座、经典文献研讨、案例讲析、课堂交流、网络教学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生态学群落演替理论"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7.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未来的导向者,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基于对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起源及内涵的阐述,对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存在教育目标不具体、课程设计有欠缺和授课教师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质量的建议,包括基于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通用性和专业性2个特性明确教育目标;完善课程设计,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丰富授课方式,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组建教学团队,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反季节保护地西瓜上市时间错开了大路西瓜集中上市期,经济效益好,越来越受到瓜农重视,种植面积也逐年稳步增加,但冬暖大棚西瓜生产中座果率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大棚西瓜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9.
东灵山主要树种在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叶功能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辽东栎和五角枫为对象,研究了其5 种叶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和不同坡位上的变化。结 果表明:1)2 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在不同坡位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比叶面积为下坡位 上坡位, 叶干物质含量与之相反,且不同发育阶段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随坡位变化的规律性相同,表明不同发育阶 段个体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对坡位变化的响应相同。叶的氮、磷含量和氮磷比在不同坡位间没有显著差 异,表明坡位对叶的氮、磷元素影响不大。2)树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和叶磷含量 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都有显著差异,且变化规律不同;表明不同树种各发育阶段的叶功能性状对海拔梯度变化的 响应机制不同。氮磷比在不同海拔高度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在较小的生境范围内,海拔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0.
1 绿色红小豆生产标准 1.1 产地选择.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产地生态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素)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